巴山蜀水催戏魂——从新时代看川剧的传承与创新
重庆市巴南区文艺评论家协会 袁其忠
川剧是植根川渝、海纳百川的民间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在全国现有的300多个剧种中,川剧独树一帜,承载着最古老、最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川剧凭借丰富的舞台表现形式,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生动地再现故事情节,从而起到愉悦民情、主导民风、反映民生、反馈民意的作用。
川剧扮演生、旦、净、末、丑五类角色戏化众生,借助唱、念、做、打四门技艺沟通交流,将台下观众与台上演员融为一体,将艺术与生活合为一体,让文化符号与艺术真实相互代言,让舞台有限的空间绽放出无限的艺术魅力,任由观众沉浸在无边无际的审美快感中,或沉醉于似梦非梦的舞台表演中。简朴的川剧舞台蕴藏着丰厚的生活底蕴,幽默风趣的表演、纠结人心的情节、美轮美奂的色彩和生动活泼的言语都成了神诱观众的缘由。每逢周末,重庆金汤街狭小的川剧场总会挤满不同年龄的戏迷。每场川剧表演都热闹非凡,唱、念、做、打欢聚一堂,器乐帮腔妙语连篇,不但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纵横古今、囊括中外,而且故事反映群众实践,人物众多,千奇百怪。数百剧目经常被搬上舞台,“变脸”“吐火”“水袖”等川剧绝艺人见人爱,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技巧和含蓄的现代化观念,川剧携带着巴蜀风味、泼辣野蛮、顽强意念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中国传统戏曲在现代戏剧面前已没有了竞争优势,川剧的现状亦如此,不管是传统戏、现代戏,还是新编历史戏,在文学剧本与舞台演出、理论研究与戏曲评论等诸多领域均暴露出不少问题,至少已经阻碍了川剧艺术的健康发展与传承创新。如何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传统川剧已成为学界和民间热议的话题。探寻川剧复兴之路被再次摆上各方的办公台面,川剧理论研讨与艺术创新再次受到多方的高度重视。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阔步走进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期望从中得到启发,推陈出新,为川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