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绣襦记》

(一)《绣襦记》

李亚仙与郑元和的爱情故事见于唐代著名文学家白行简所编著的传奇故事《李娃传》,明代徐霖(另说薛近兖、郑若庸)在《李娃传》的基础上,将宋元南戏《李亚仙》,元杂剧《郑元和风雪打瓦罐》《李亚仙花酒曲江池》,以及朱有燉杂剧《曲江池》融合整理成《绣襦记》,并加入“刺目”“祭祖”等情节,使人物更加丰满。川剧《绣襦记》是在明代的剧本基础上稍做改动而成的,有高腔和胡琴两个版本。其中高腔版本流传最广泛,胡琴版本除了《曲江打子》和《北海祭祖》两折常演外,其余场次少见于舞台,更不要说全本演出了。

高腔版本的《绣襦记》与明版本情节相差不大,但胡琴版本的情节就不太一样了。胡琴版本的《绣襦记》又名《白天院》,剧本并非从郑北海与夫人送郑元和上京应考开始,而是从郑元和与李亚仙的前世讲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大致的情节是:郑元和的前世是文曲星,李亚仙是王母身边主司花令的花仙子,两人因思凡相恋、触犯天规,被王母惩罚下界,受尽磨难。文曲星投胎于官宦之家,花仙子投身于平康柳巷,成为一方名妓。下界之前王母就为二人的遭遇设定好了“程序”——郑元和必定沦为乞丐,李亚仙必定要被刺瞎双眼,如果二人能够经受得起这样的考验,便可结为夫妇。

由此看来,全剧最后一折的《荣归》不但是观众的心声,更是前世种下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