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戏文中的刘氏四娘

三、目连戏文中的刘氏四娘

中国的目连戏家族极为庞大,各个地方剧种都有所涉及,刘氏四娘的形象也各有差异。此处仅以近代巴蜀地区广传盛演,堪称川剧目连戏文的规范本——《金本目连》为例。《金本目连》全名为《新刻音注劝善目连救母行孝戏文》,是津邑(现重庆市江津)人氏何育斋在郑之珍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何育斋,亦名何贵寿,系龙庆班的当家台柱。他的《音注目连金本全传》镌刻后,由戏班老板、大盐商陈宝善托人送进京城,请皇上御批。刻本封面烫金,故称“金本目连”。《金本目连》中刘氏四娘出场之时即有白描式的速写:

半生勤苦佐夫君。白茫茫星霜两鬓。善功昭泰字,富贵等浮云。清白家声。

刘氏青提是一位非常传统的家庭妇女,年近半百。她在丈夫的影响下吃斋念佛,过着平淡的生活。因为家境无忧,夫贤子孝,人生感到满足。

刘氏青提的转变,戏文中作了细致的铺垫。在第十一折《嘱后升天》中,傅相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依次嘱托亲人。对刘氏青提,傅相如是说道:“安人,受我一礼。我和你,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这种说白是一种非常轻描淡写的安慰,完全没有生离死别的哀伤。但是对刘氏来讲,半生夫妻,离别却显得如此冷漠,这是她心中起变化的一个因素。作者还刻意安排了一个伏笔,傅相永诀之时将自己的随身之物赐予亲人,他送给刘氏的是一件色衣,说道:“安人,此件色衣,不祥之兆。”何为色衣?就是染色的法衣,是相对于素服来讲的。儿子萝卜得到的是素珠一串,刘氏却是色衣一件。刘氏听到之后极为震怒,认为傅相顾虑她不真心,于是以此物搪塞。她心中已经埋下了怨愤的种子。丈夫去世之后,儿子无心经营家业而是一心向佛出家,刘氏感到虽然终日吃斋念佛、广行布施,但得到的结果却是丈夫早逝、儿子不肯在膝下承欢,她非常失望。正是在这种极度失落的情况下,弟弟刘贾一挑唆,刘氏就放弃了半生吃斋念佛的修为,大开五荤。此后,刘氏的性格也发生了急转,从温良贤淑到暴戾无度。她每日杀生,将杀害的牲口、禽类的白骨埋于花园之中,对前来劝善的僧、道、尼一并打骂赶走,还想到以狗肉作馅,以肉馒头斋僧,羞辱前来化缘的僧道,发泄愤恨。心中的良善熄灭之后,剩下的是无穷的黑暗,于是刘氏的“恶”在戏文中无限被放大,以突显儿子的善与孝。在川剧目连戏的表演中,刘氏四娘还有吃蜡烛、嚼碗等表演,面部表情极为狰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