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研讨的缘起及思路

一、命题研讨的缘起及思路

非物质文化的地域性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对象,目前川剧艺术研究与保护学术颇丰,但就川剧盔帽研究而言,观其前学,仅停留在“是什么”阶段,都是基于解释性的阐述,并未对其发展衍变的历时性与本体性作相关诠释。笔者通过对最具代表性的成都、重庆相关川剧院团和行头制作个人及剧装厂进行田野考察,发现川剧盔帽已告别川剧舞台,成为博物馆的艺术品。本文试图从艺术发展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川剧传统盔帽发展阶段进行纵向梳理,并以横向旁证来求解其影响川剧盔帽发展的原因,以期能更好地保留地域性盔帽艺术发展的阶段性资源。

川剧盔帽艺术是中华戏曲文化丛中的一朵奇葩。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认为,要正确理解和解读文化特质,需要对其文化背景环境与社会心理环境因素作全方位的考察,方能正确诠释文化活态性的地域艺术特质。川剧传统盔帽是地域文化的艺术化表征,对川剧传统盔帽的发展探讨应基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环境所构成的文化生态图景下进行“全景式”考析,即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由远及近地进行纵向梳理与横向旁证,逐层揭示川剧传统盔帽与“环境”间相互渗透下的沿革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