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演出场所的高度重视

(一)对演出场所的高度重视

环球剧院在重建时就收集文献资料,力图恢复剧院在伊丽莎白时期的原貌。正因为剧院具有伊丽莎白时期特色的演出空间,所以莎剧的原始风貌才得以保存。环球剧院的舞台是开放式的、三面通透的表演空间,没有现代灯音设备,台下与演员近在咫尺的是观众熟悉的莎剧,这就要求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声音、表现形体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培养出了众多优秀青年演员。反观国内,虽然各地会馆、寺庙中的万年台还大多保存完好,但已经成了摆设,偶尔一些民间剧团或票友会登台演出,艺术质量却没有保证,影响力太小。重庆市川剧院在重庆北部新区建设了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占地36.58亩,总投资约4500万元。这座建筑最为突出的三个部分是带有镜框式舞台的主剧院、川剧博物馆和一个有万年台的中式庭院。这样的结构本身是合理的,主剧院可容纳666名观众,有现代的灯音设备,适合上演新编川剧,如《金子》《灰阑记》等,川剧博物馆和中式庭院则为教育和旅游的目的而设。按理说,川剧艺术中心完全可以为游客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在博物馆了解川剧历史,在万年台体验传统川剧的演出形式,最后在主剧院欣赏现代川剧。但遗憾的是,2018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重庆变成网红城市,吸引了众多游客,而川剧艺术中心本应是富有重庆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却没有获得游客的青睐。原因有二:其一是交通不便,川剧艺术中心位于渝北区古木峰立交旁,落成之初附近既少公交站点,又无地铁,观众晚上看完演出后打出租车都不方便。重庆市川剧院和重庆市领导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2013年设立了川剧艺术中心站,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后,人和站距离川剧艺术中心仅675米。若重庆市旅游观光巴士线路能将川剧艺术中心纳入观光景点,把旅游和川剧文化进一步结合起来,交通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其二,目前传统川剧院团对整个剧院本身开发得不够。例如,重庆市川剧院主要依靠表演艺术家沈铁梅的个人魅力和《金子》《李亚仙》《灰阑记》等优秀剧目吸引观众。虽然重庆市川剧院坚持上演传统剧目,但上演地点在七星岗金汤街的小剧场,因为那里有一批较为固定的老观众,而在万年台上演出传统剧目,由于没有灯音舞美的辅助,对演员本身的要求也更高,这就使得川剧艺术中心的万年台基本成了摆设,少有演出。而涌向环球剧院的观众和游客是把整个剧院当成文化地标,不是受某位明星演员或者某出剧目的吸引,因此,我们也应当重视对传统万年台的保护、发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