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的文化价值
川剧源远流长、海纳百川、传统深厚,有着丰富而深邃的文化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川剧剧目丰富。在川剧发展的3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传统剧目4000余个,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多数以诙谐风趣为主,表达了四川人民的感情。比如《拉郎配》《乔老爷奇遇》《一只鞋》《借亲配》等,体现了四川人天性开朗、敢做敢当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格。
其二,川剧剧目的人物感情变化突出。川剧是一种融合多种情感元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其感情元素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情感”的解释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当然,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其所表现的深刻意义。比如李致的《川剧传统剧目集成历史演义剧目》(卷五)中,收录了川剧传统高腔剧目《屈原》第二场“路饯言志”:
屈原:(唱“西皮倒板”)屈灵均,进忠谏,心悬日棒。
(回龙)吐一口,浩然气,直贯长虹。
食君粟,受折辱,言不虚哄。
说什么,子尽孝,为臣尽忠。
(“大过板”)俺屈原,蒙先王,知遇恩重。
(“二流”)君遭辱,臣应死,含之以锋。
楚怀王,陷武关,臣焉不痛?
恨不得,效勾践,志灭吴东。
某累谏,雪君恨,幼君不用。
公子兰,同靳尚,蒙蔽圣聪。
纳佞言,削吾职,放归田亩。
恨赢秦,不与贼,日月相同。
叹国衰,出佞臣,折毁梁栋。
顷襄王,再休想,社稷兴隆。
再休说,读诗书,学宗孔孟。
再休说,赋离骚,而见儒风。
再休说,辅山河,君之恩宠。
再休说,换门闾,光耀祖宗。
倒不如,终田舍,礼耕义种。
亦无荣,亦无辱,清白家风。
大富贵,竟成了,一场春梦。
反遭得,魔障随,有始无终。
洒一掬,英雄泪,才难大用。
到头来,无结局,遗恨悲风。
(屈原下)
这是屈原与解差之间的唱词,在艺术的表现上看,屈原通过生命的力量作为表达特性的“人物”,便是最活跃的构建因素。屈原的唱词就川剧本身而言,融合了西皮倒板等经典唱法,更是对人物情感表达进行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