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赠我以《母亲》

丁玲赠我以《母亲》

一年前就听说《母亲》要重印,薄薄的一本,照样姗姗来迟,好不令人焦急!一九三三年丁玲被捕后,这本未完成的长篇是受鲁迅和郑伯奇的鼓励,作为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一种方式,编入“良友文学丛书”赶在半个月内印成出版的。

时临岁暮,地冻天寒,丁玲同志从北京来沪,将去南方休养写作。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午刻,她托人通知我不要外出,将来虹口送我新出的《母亲》,才知道书终于出版了,而作者正在上海。我那天已约定上医院,便顺道去招待所看望她。见到丁玲同志虽经手术,身体恢复得比前年冬在京初见时丰腴多了。老作家的健康是万千读者的幸福!一坐下,她就把离京前人民文学出版社送她的样书赠我一册,并当面签上了名。开本放大了,书也增厚了,虽然改为平装本,封面设计予人以清新之感。作者亲切地指给我看,新版加插图四页,除照印旧版代序外,她新写了一篇代序,题为《我母亲的生平》。她告诉我,这是根据她老人家留下的一部六十年回忆录的遗稿写成的简传,还录入十多首律诗。将近五十年前经过我的手发稿的一本书,今天充实了新的内容,换上了新装,初版就印了九万册,将送到远为广大的新读者手中。回想当年此书算是畅销书,印了四版,犹未上万呢!我还是敦促作者去南方后把它继续写下去。她抱歉似地说:“如果当时不出事,一鼓作气写下去,也许早就写成了。如今隔了这么长的时期,这股气已接不上来了。”我的愿望还是落了空。分别时,我和丁玲、陈明三人还在招待所花园里合影留念。

当晚回家,一口气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才发现新增的简传,极富史料价值,实际上,作者已把当年准备以她母亲一生写成三部曲的素材和缩影,揭示给读者了。四幅不同时代的母亲照片,通过形象更给人以历史的真实感。丁玲出生前所摄那幅丁玲称之为“摆个样子也是高兴的”母亲纺纱图,和旧版一样刊在首页。辛亥革命那年与向警予烈士等七姊妹的合影,是一幅稀见的历史文物。从简传里,我们才知道向警予像一只报春的飞燕,带领丁母等共同筹组妇女俭德会,创办工读学校等,她们是一群反封建的先知先觉者。这些革命活动就是计划中第一和第二部的主要内容。大革命失败后,她母亲停止了社会活动,那时,革命的火棒已由她女儿接上了。作者说过,第三部准备写到母亲“对革命的缅怀和向往,以及也频牺牲后又如何为我们抚育下一代”为止,所以那幅摄于一九三一年丁玲送孩子回湖南时祖孙三代人的合影,正象征着三部曲的结束。因此新版正文虽仍然是四章,读者对未写出的部分和全书的概貌完全可以从中想象得之,这是新版《母亲》的一大贡献。更为珍贵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九五一年,她母亲在北京安度晚年,展卷读书的一幅最后遗像;粗粗一看,简直像丁玲自己的近影。新版最后把我发表在《文汇增刊》上的《重见丁玲话当年——〈母亲〉出版的前前后后》作为附录。对我这个老编辑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和安慰。

1981.1

(原刊于上海《文汇周报》试刊号,1981年1月24日。该刊没有正式出版)

【注释】

[1]《鲁迅全集》,第12卷,第190页,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