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本文在我心头虽已酝酿多年,但从一九八〇年春,从尔康同志处得悉他父亲生前曾写过一部《中国木刻史略》,但原稿尚未找到后,我就停笔等待。以后知道在他姊姊小箴同志家中,无意间已发现该书后半部(自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原稿约五万字,我乘一九八一年冬去京开会之际,借来拜读摘录,这就增加了我们要找寻全稿的决心。我便向有关同志分别写信,要求协助,把前半部查个水落石出;尔康同志也四处奔走呼吁,冀获全豹。但时越年余,杳无音信。看来前途渺茫,我便放弃原意,只能根据已有资料,于去秋写成此文。
事有出人意料者。今年元月二十二日,忽得尔康来信,说:“家姊小箴给我来电话,说在找其他东西时,无意中又发现父亲的几包遗稿,要我去她家看看。次日,我即赶往她家。稿子有四包,一包就是《中国木刻史略》一至六章抄录稿,两包为《木刻选集》画稿……。这样一来,加上已找到的,两部书都‘破镜重圆’了!……父亲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他的遗愿终于将要实现了!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我想您看了此信也一定会为您的老友而高兴的吧!……这部书若不是您‘旧话重提’,恐怕早已被人们忘却,我也不会为此事而奔走……”在纪念作者逝世二十五周年的日子里,经各方努力,这部《史略》原稿,终于重见天日,有了和读者见面的机会,确是值得庆幸的!用“最后消息”的报导形式,刊此后记,以慰读者。
另附一条“最新消息”,同刊篇末。春节期间,上海市出版局局长宋原放同志来看望我,见我在写此后记,他向我提供了一件海外书讯。去年,他作为中国出版代表团副团长,曾去英国伦敦参观访问。有一家专售中文图书名为“寒山堂”的英国书店,曾派员去旅馆向他联系,说他们有意在英国重印郑振铎编二十卷本的《中国版画史图录》。据说,欧美图书馆和国外的中国古代美术研究者对此书评价甚高,可惜流传极少,觅购不易,因此有此打算。我想这也是读者所乐于听到的吧。
1983.2.
(原刊于《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2辑,有补充)
【注释】
[1]《中国抗战文艺史》,第50页,1947年9月,上海现代出版社。
[2]见《文阵丛刊·水火之间》,署名源新,1940年7月。
[3]《鲁迅全集》第12卷,第319页,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4]郑振铎作《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序》。此文已发表于《版画世界》1983年第2期,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5]许广平:《欣慰的纪念》第74页,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