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和郑振铎发生编辑工作上的接触还在一九三四年,我在编辑“良友文学丛书”,向郑振铎约稿时,他把一九二七年旅行欧洲时写给他夫人高君箴一个人看的日记交给我发表。他当时告诉我,原来写的日记较此稿多三倍,因几次搬家散失了大部,如再不与世人相见,再经一次浩劫巨变,会全埋在灰堆火场之中。这里虽是作者私生活的记载,但因下笔时本来不准备发表,倒反而保持着一种更自然,读了有亲切感的素材。我前年在北京见到高君箴老太太时,我说起这部日记,她还记得她当时并不乐意把它公开印出,因为其中还有不少私房话。我倒认为作家日记,对作家研究者来说是最珍贵的资料;可惜五四时代老作家的日记,现已出版或发表的为数太少了。一九三四年,我计划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时,振铎除自己答应担任《文学论争集》的编选外,对如何分卷,找哪位作家担任编选最适合,以及介绍胡适、周作人、朱自清三位编选者等等,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一九三五年五月,我初次去北平旅游,同时看望已给“良友”写稿,和我准备向他们组织新稿的许多住在北平的作家朋友们。振铎知道此事后,他就热情邀约我留平期间寄寓他家。我乘车抵达北平车站时,他和章靳以二人同来车站接我。他告诉我临时有事回上海,急于南下,不能如约接待我。他已与章靳以谈妥,邀我改住三座门大街靳以寓所,因为还有几位文艺家朋友同住在那里。我从此认识了靳以同志,以后成为好朋友。隔了两天,反倒由我和靳以两人去车站为振铎送行。此后,他回上海,执教于暨南大学,便有更多的机会见面了。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抗战爆发,“良友”处于战区边缘,损失惨重。经理(当时伍联德早已辞职他去)一边把《良友画报》迁往香港,向香港政府注册,继续出版;一边向上海法院宣告破产,使我和其他几十位职工都告失业了。我原住上海南市区,也属战争区域,我把住在松江的家眷接来上海租界的旅馆暂住一月后,急于要觅几间房屋作久居之计,苦于找不到适当的。当时靳以住极斯菲尔路(现改称万航渡路)华邨一号。这幢三层住屋是靳以同学林登所租,林是华侨,单身汉的靳以寄居在他的三楼。这时战争爆发,林要举家离沪,回美国老家去,靳以就在我最为难的时刻,解决了我全家的住房问题。此后,靳以仍住三楼,贴伙我家,一日三餐,和我一家老小同桌共餐,真可称亲如一家人。当时巴金和靳以这一对好朋友都未结婚,巴金常来看望靳以;住在静安寺庙弄的振铎,因为相距不远,也来往频繁。我的贴邻二号又是王统照所住,茅盾和黎烈文那时也同住在一条马路上。文艺界朋友相叙时,谈论得最多的是国家民族抗战的前途,上海租界这种特殊地位能维持多久,文艺工作者在这样的大时代里应当作出怎样的贡献等等。而每人心里考虑得更迫切的是今后自己怎么办?不久,上海成为孤岛,靳以去福建,接着巴金、茅盾、黎烈文、王统照等都走了,可以说能走的都走了。我后来也搬出了华邨迁至愚园路,因为那里已成为汪伪“七十六号”特务中心所在地。留下来敢于继续保持联系,可以互相信赖,促膝谈心的越来越少,而振铎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那时,暨南大学已从上海郊区迁入租界,振铎每天照常去上课。我工作多年的“良友”既已关门,便在一所中学任教职,以后又进美商《大美晚报》当画报编辑,借以维持全家生计。虽然如此,但对自己已为之化上十年心血的“良友”出版事业,因日帝炮火而尽付东流,颇觉惋惜。于是,我们几个被解雇的主要职员同债权人共商善后,最后大家同意合作,另招新股,改组成立良友复兴图书公司,编辑方面由我主要负责。于是请了律师把非法迁往香港的《良友画报》依法收回,由张沅恒主编,文艺书籍也恢复出版。这一期间,我经常去庙弄找振铎商谈。当时日寇与英美之间也有矛盾,孤岛上的新闻出版事业,挂上一块美国注册的招牌,照样可以宣传抗日救国。《良友画报》每月花三百元请了一位名叫密尔斯的美国人当发行人,一九三九年一月出版复刊号;接着,旧版和新印的文艺丛书陆续出版了。我也回到了“良友”,试图按照我的理想,把做好编辑出版工作,作为我对正在遭受苦难的中华民族的点滴贡献。
郑振铎对“良友”出版物素有好感,知道这个事业突然中断也表扼腕;听说我们正在另行招股,准备复兴,也竭力为我出谋献策。他为人善良耿直,对人对事,是非分明。和他熟悉的朋友,背后戏称他“老天真”,说明他待人接物具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爱讲具有绝对意义的字。他常说:“这个人好极了!”看到一册精本画册,他会赞不绝口地称道:“美极了!美极了!”对当时落水当汉奸的文人,就面红耳赤地骂:“这个家伙可恶极了!”他对我复兴“良友”之举,总是用“这是一件绝对有意义的事”来鼓励我。当我告诉他事情有所进展时,他就兴奋地说:“这实在太好了!”如今回忆,我就是在这最苦闷的时刻,得到郑振铎先生的精神鼓舞,才鼓足勇气,终于把梦想变成了事实。一九三九年一月,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在四川中路215号企业大楼五楼一套办公室里正式开业;几天后,他亲自来看望我们,向我们祝贺。此后《良友画报》上经常发表有关新四军、八路军、“工合组织”等图文报导,以及由阿英交来赖少其创作的彩色木刻《抗战门神》等,振铎总是大加赞扬,要我们放大胆子,多刊从“那边”来的新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