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和他的《中国版画史》
2025年09月26日
郑振铎和他的《中国版画史》
郑振铎先生不幸于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七日因公遇难,岁月易逝,他离开我们已二十五年了。在我漫长的编辑出版生涯中,曾不断地受到他的关怀、鼓励和支持。现在,我把他在上海孤岛时期,如何将他自编自印的二十四卷《中国版画史》交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发行的经过略述如下,以作纪念。
一九四一年底,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入上海租界,“良友”随即遭受非法查封而内迁。《中国版画史》的图录虽然极大部分已与读者相见,正文四卷,作者因环境恶劣,尚未动笔,我一直认为这是最大的遗憾。前年才从尔康同志处初次获悉,他父亲生前已把这一未完成的工作,于一九五六年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用另一种方式默默地做完了。他那种为保卫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遗产,整理并编纂历代木刻版画珍品,填补一直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段空白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卒底于成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后辈向他学习。更称得上不朽的是,这类伟大的文化建设工程,理应由国家来做,郑振铎处身于荆天棘地的孤岛之中,竟独自一人担负起自编自印的重任,无怪受到后世文学史家的尊重。《中国抗战文艺史》作者蓝海(田仲济)说:“在孤岛的上海,那里有特殊的政治环境,给那里的文艺战士们以特殊的任务:和汉奸们肉搏,在敌伪的压制、恫吓下奋斗。在那里,《鲁迅全集》和郑振铎编的《中国版画史》的出版,不能不说是抗战期间文艺界的大事。”[1]
这套书,美术界早有定评。但因该书印数极少,又经战乱,国内保存全套者寥寥无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海旧书店收购价已达五百元;我当时还留有一整套,“十年浩劫”,我也荡然无存。如果研究孤岛文学,研究中国美术史,研究郑振铎,那么,了解《中国版画史》出版的前前后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我为了写这篇文章,不但进行回忆,还在京沪两地作了些调查研究。先从我与郑振铎先生的交谊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