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的护理要求

一、危重患者的护理要求

危重患者身体虚弱,病情重且变化迅速,随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同时患者还常预感不测,充满恐惧和焦虑,求治心切;清醒患者常因置于生疏的环境,复杂仪器监测和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疾病发展到后期可有神志改变和大小便失禁。因此,应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率,提高抢救水平,维护机体功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在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还要对其心理需求、生理反应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进行解释和应急处理。

1.心理护理

危重患者面对“死亡威胁”,十分惊恐不安。周围生疏环境中医务人员的紧张气氛,抢救性有创操作带来的痛苦,各种监护、治疗措施造成的感觉阻断,以及不能接触亲人、与社会隔绝等因素加重了患者沉重的绝望心情。这时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抢救工作中要忙而不乱,动作敏捷轻巧,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要注意保护性医疗,不能用语言或非语言形式流露无法抢救的信息,尽量守护在患者床旁,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伸手相握,低语安慰、鼓励能给患者很好的精神支持,有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2.全力抢救

危重患者的抢救需要集中优势的诊疗护理力量及有系统的监护设备,在病情发展的随机处理中,大量信息来源于护士,所以,必须熟悉有关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程序,还要注意各种监测项目的数据,分析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这样才能不失时机地做出正确判断,随时与医生联系,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建立严格的病情记录与交接班,以利于连续抢救工作。

3.认真记录

在危重患者的护理中应对病情详细记录,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

(1)意识状态、瞳孔直径及对光反射、肢体活动状况等。

(2)血压、脉搏、心电图,周围循环,皮肤色泽、温度。

(3)呼吸状态、吸入氧条件、呼吸频率、血液气体分析。

(4)血糖、电解质等最近一次检查的结果,现有静脉通路及输入液体种类、滴入速度和所使用的药物。

(5)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及颜色,注意单位时间内的变化。

(6)体温、药物过敏史、专科护理要求。

4.减少病痛,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危重患者常承受抢救性有创操作及固定于监护仪下而失去自控能力之苦,护理工作能填补其体力不足,改善躯体不适,减轻患者痛苦,如协助肢体松动或给予按摩,使用便器不紧张费力,保持床垫的清洁及躯体的舒适度等,均是危重患者的时刻需要。患者的抵抗力降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程,严防交叉感染和并发症,注意室内空气的消毒和器械、机械的消毒都是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5.重视全身营养,防止脏器衰竭及并发症

患者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亢进,必须及时补充所耗能量,防止负氮平衡和病情恶化。不能进食者尽量以鼻饲代替胃肠外营养,并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此外,应针对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如皮肤的完整性,舒适体位,排痰、吸痰,保持气道通畅,促进排泄等,尽一切可能减轻脏器负荷,维护机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