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护理评估
心绞痛是冠心病临床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护理评估时尽可能收集到与疾病相关的内容。
(一)健康史
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环境、家庭情况等。除一般资料外,应围绕与冠心病有关的危险因素进行资料收集。
(1)冠心病、心血管其他疾病及糖尿病的家族史。
(2)以前心绞痛的情况,如胸痛诱因、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近期服用的药物。
(3)以前服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名称、效果和不良反应。
(4)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5)是否吸烟,了解开始吸烟的时间、种类、每日吸烟量。
(6)体重和饮食情况,特别是摄盐习惯和饮食种类等的情况。
(7)心理社会因素:如情绪、压力和经济情况;性格类型。
(8)运动状况:了解是否参加规律运动,运动的种类、每周运动次数、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和强度。
(二)临床表现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首先要评估患者胸痛的表现。
1.疼痛的部位
典型部位是在胸骨后,有手掌大小,有时疼痛可偏左或偏右。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一般而言。每次发作的疼痛部位相应固定。有些患者可出现非典型的疼痛表现,如胃痛、牙痛或其他部位的疼痛。
2.疼痛的性质
对同一个患者来说,每次发作的疼痛程度可轻重不一,但性质基本一致。典型症状表现为紧缩和压迫样感觉,常伴有焦虑或濒死的恐惧感。不典型的症状是将疼痛描述为烧灼样或钝痛,很少形容为刺痛或抓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疼痛的诱因
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因是体力劳动、运动、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例如,走急路、上楼梯或上坡时出现的胸痛是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这种疼痛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劳力之后,并且常在停止劳力后很快消失。饱餐是诱发心绞痛的另一个常见因素,多发生在餐后20~30min,是进餐所致的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反射性供血减少而致。类似情况还可见于排便后。心绞痛还易发于寒冷季节,冷环境不仅使血压升高,而且常引起冠状动脉的收缩使心肌供血减少。大量吸烟可降低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故大量吸烟后运动也易诱发心绞痛。心绞痛也可发生在安静平卧状态,如患者从夜间睡眠中惊醒并被迫坐起以取得缓解,这种由平卧引起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室壁张力、心肌收缩力及心肌耗氧增加而诱发的心绞痛为卧位型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多在无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发生。
4.疼痛发作持续时间和缓解方式
心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每次一般不超过5min,很少超过15min。多数发作经休息或去除诱因后迅速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可在几分钟内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1次,也可一天内发作多次。
5.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发作时常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心音或第三心音奔马律。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要注意检查有无贫血、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糖尿病、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消化道疾病的情况。
2.胸部X线表现
可了解有无肺、胸或骨髂病变引起的胸痛。
3.心电图表现
静息时心电图约有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陈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和T波的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时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心电图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
4.心电图负荷
常用的有运动负荷实验,运动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缺血,运动方式主要有分级踏板或蹬车,运动中和运动后监视和记录心电图的变化。
5.心电图连续监测
常用的方法是让患者佩戴慢速转动的磁带盒,以1~2双极胸导联连续记录24h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ter monitor),然后在计算机上快速播放并选段记录,可从中发现心电图ST-T改变和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与患者的活动相对照。心电图中显示ST-T改变时并无心绞痛发生称无痛性心绞痛。
6.放射性核素检查
疑为心绞痛而心电图运动实验阴性或可疑阳性时,或静息时有传导异常、ST-T改变或药物作用使心电图负荷实验结果不能准确解释时,可作201TI心肌灌注实验。
7.冠状动脉造影
可直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严重程度。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直径缩小至70%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50%~70%者也有一定意义。
8.超声心动图
测定心脏的结构和运动幅度的改变来评价心脏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是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