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护理措施

五、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为止。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湿度50%~60%。衣被合适,勿捂汗。

(2)保证营养的供给。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必要时按医嘱补液。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能量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

2.疾病护理

(1)对症护理

①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及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冷敷及乙醇擦浴。如体温升至40℃以上时,可用小剂量退热药或温水擦浴。

②保持皮肤黏膜完整性。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勤剪指甲,避免患儿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口、眼、耳、鼻部的护理:多喂白开水,常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溶液洗漱,保持口腔清洁、舒适;眼部因炎性分泌物多而形成眼痂者,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并加服鱼肝油预防干眼症;防止眼泪及呕吐物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及时清除鼻痂,保持鼻腔通畅。

(2)专科护理

①观察病情:出疹期间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困难及肺部细湿啰音等为并发肺炎的表现;出现声嘶、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为并发喉炎的表现;出现抽搐、嗜睡、脑膜刺激征等为并发脑炎的表现。

②预防感染的传播:

管理传染源: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d,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d,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若接触后接受过免疫制药者则延长至4周。

切断传播途径:每天用紫外线消毒患儿房间或通风30min,患儿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更换隔离衣或在空气流动处停留30min。

保护易感人群:流行期易感儿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流行期间可应急接种。体弱患儿接触麻疹后,应及早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

3.健康指导

由于麻疹传染性较强,为控制疾病的流行,应向家长介绍麻疹的流行特点、隔离时间、早期症状等,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中治疗护理。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及病情观察等,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