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护理措施

五、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呼吸道、皮肤感染。

(二)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注意补充蔬菜、水果,变换膳食花样和口味,促进食欲,补充高热引起的机体消耗。

(三)发热护理

观察体温和皮肤黏膜,每4~6h测量1次,并准确记录,以判断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检查有无指、趾甲下线状出血、指和趾垫出现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手掌和足底无痛性出血红斑等周围体征。

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等,及时记录降温后体温变化。及时更换被汗浸湿的床单、被套,为避免患者因大汗频繁更换衣服而受凉,可在患者出汗多的时候,在衣服与皮肤之间衬以柔软的毛巾,便于及时更换,增加舒适感。

患者高热、大汗要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注意补充电解质,记录出入量,保证水及电解质的平衡。注意口腔护理,防止感染,增加食欲。

(四)正确采集血标本

正确留取合格的血培养标本,对于本病的诊断、治疗十分重要,而采血方法、培养技术及应用抗生素的时间,都可影响血培养阳性率。告诉患者暂时停用抗生素和反复多次抽取血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留取血培养标本方法如下:

对于未开始治疗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应在第1天每间隔1h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已用过抗生素患者,应停药2~7d后采血。急性感染心内膜炎患者应在入院后3h内,每隔1h 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

每次取静脉血10~20mL,做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并周期性做革兰染色涂片和次代培养。必要时培养基需补充特殊营养或采用特殊培养技术。

(五)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体温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心脏杂音的部位、强度、性质有无变化,如有新杂音出现、杂音性质的改变往往与赘生物导致瓣叶破损、穿孔或腱索断裂有关;注意观察脏器动脉栓塞有关症状,当患者发生可疑征象,尽早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六)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告诉患者病原菌隐藏在赘生物内和内皮下,需要坚持大剂量、全疗程、时间长的抗生素治疗才能杀灭,要严格按时间、剂量准确地用药,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注意保护患者静脉血管,有计划地使用,以保证完成长时间的治疗。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有发生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抗生素应用方案。

(七)健康教育

1.提高患者依从性

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坚持足够疗程的治疗意义。

2.就诊注意事项

告诉患者在就诊时应向医生讲明本人有心内膜炎病史,在实施口腔内手术如拔牙、扁桃体摘除、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及生殖、泌尿、消化道侵入性检查或其他外科手术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预防感染

嘱咐患者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不要挤压痤疮、疖、痈等感染病灶,减少病原菌侵入机会。

4.病情观察

帮助患者掌握病情自我观察方法,如自测体温、观察体温变化、观察有无栓塞表现等,定期到医院检查,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5.家属支持

教育患者家属要在长时间疾病诊治过程中,注意给患者生活照顾,心理支持,鼓励协助患者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