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潜江的文化遗址
潜江所在的江汉平原上分布有大批新石器时代遗址,其南面的监利县有柳关、福田等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遗址,它们均覆盖在5米多深的砂层下;其东南方的洪湖市有鸟林、新堤等新石器时代大溪、屈家岭文化遗址;其东面的仙桃市有月洲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其西面的原江陵县有鸡公山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及朱家台、观音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
图1 潜江新石器时代遗物[3]
注:1.石斧;2.石铲;3.石刀。
新石器时代,潜江区域的地貌属丘陵岗地。有长江和汉水支流等流经该地,亦有少量湖泊分布其间。这里气候温暖,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繁衍的适宜地带。这一时期,由于长江、汉水的河床较低,水涝灾害也很少。约距今7000年至4000年前,区域内分布有较密集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4]。
据统计,潜江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二十多处[5],从而证实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间,潜江区域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地方,这里有灿烂的原始文化。根据2011年潜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今发现的潜江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有:
杨家台南遗址 位于潜江市龙湾镇竺场村二组南侧农田中。南抵四支渠,西邻万福河,北靠东西向丰收渠,距龙张公路约500米。南北长645米,东西宽298米,面积163908平方米。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石斧,周代的鬲足、陶罐口沿,唐、宋、明时期的碗足、瓷片等。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东周、唐、宋时期。
盘光丘遗址 位于潜江市积玉口镇古城村中部。东连边塔,南距罗家坟墓地150米及六组自然村落约150米,西抵雨庙,西北邻借粮湖。遗址呈南北向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322米,东西宽254米,面积59468平方米。从遗址东侧梯田断面可见文化堆积层,地表采集遗物有石斧及磨光黑陶、红陶、灰陶残片和碧形碗足、开片瓷碗、影青瓷碗、青花瓷碗等器物残片。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宋、明、清时期。
许家咀遗址 位于潜江市积玉口镇新谭村东北。北邻借粮湖,西接侯家垱低洼地,东南为新谭村一、二组居民点,居民点前有新谭公路经过。遗址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23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24086平方米,田埂断面可见文化堆积层。采集遗物有石斧、瓮、盆、钵、碗等器物残片。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宋、明时期。
凤凰台遗址 位于潜江市龙湾镇陶新村五组南侧农田中部,中部是鱼池。东至龙柴公路西侧,西距陶新村五组自然村落50米,北抵陶新村五组南侧。遗址南北宽101米,东西长145米,面积为14204平方米。断壁上可见文化堆积分布,鱼池四周散落大量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的陶器残片、纺轮、石斧及宋、明瓷碗底等。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宋、明时期。
韦家台遗址 位于潜江市龙湾镇陶新村四组南侧农田中。东距龙柴公路1千米,南邻陶新村与柴铺村分界河,西抵冯家湖渔场,北为农田。遗址南北宽78米,东西长86米,面积为5876平方米。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砍砸器及宋、明瓷片等。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宋、明时期。
大冯家台遗址 位于潜江市龙湾镇双丰村七组南侧农田中。东距龙湖河40米,南离幸福渠600米,西抵双丰村一号渠,北邻村庄。遗址南北宽167米,东西长270米,面积为35225平方米。遗址中部隆起,高出周围地面0.5米至1.5米,四周平缓。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石斧、明清瓷片等。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明、清时期。
吴家大墓遗址 位于潜江市龙湾镇竺场村五组南侧农田中。东北约500米处为棉花采购站,南距竺场村六组约500米,西距竺场五组约300米,北距龙张公路约200米,遗址中部地势隆起,四周低平,遗址南北宽248米,东西长269米,面积为65697平方米。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石斧及明、清时期瓷片等。时代为新石器及明、清时期。
肖李家台遗址 位于潜江市龙湾镇和平八组西侧农田中,地势较平坦。遗址东临和平村八组,南距和平村五组50米,西北角临和平村四组。南北宽245米,东西长328米,面积为70582平方米。鱼池边散落大量汉砖、瓦等残块、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期石斧,宋时期的罐口沿、瓦残块等,宋至清时期的碗足、瓷片等。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汉、宋、明、清时期。
金河何家台遗址 位于潜江市张金镇金河村一组东侧一片鱼池中。东侧20米为和平村三组,南抵壕沟,西邻翻身河,北为鱼池。遗址南北宽380米,东西长646米,面积为229622平方米。鱼池断壁上有文化堆积分布,在遗址中部清理出一灰坑,出土陶罐口沿、豆、筒瓦、板瓦残片。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东周时期的筒瓦、板瓦、豆等残片,唐至清时期的碗足、口沿等。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东周、汉、隋、唐、宋、明、清时期。根据出土大量东周时期的筒瓦、板瓦推测,该遗址属宫殿衙署遗址类。
横张家台遗址 位于潜江市张金镇金台寺村三组西侧农田中。遗址东邻三义河,南距三定村约300米,西为农田,北至干部河。遗址南北宽156米,东西长163米,面积为21998平方米。在遗址范围内有三个鱼池在断壁上可见文化层。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石斧,东周时期的陶罐口沿残片,宋明时期的瓷碗残片等,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东周、宋、明时期。
章家窑遗址 位于潜江市龙湾镇陶新村四组南侧农田中。东邻冯家湖渔场50米,西距万福河约150米。遗址南北长271米,东西宽240米,面积为40342平方米。遗址中部微隆起。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东汉时期的筒瓦、板瓦、瓦当、砖残块等。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东汉、宋时期。
包家台遗址 位于潜江市积玉口镇资福村组西部、三级岗地上。遗址东为资福村三组居民自然村落,相距约100米,南邻毛草堤,西连新谭湾,北抵樊积公路。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44774方米。遗址中部有一条台井东西向穿过,其他为耕地和现代坟地。岗地断面上可见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厚20厘米至30厘米,宋明文化堆积厚30厘米至50厘米。地表采集有石钺、鼎足、红陶片等新石器时代遗物和碗、罐布纹瓦等宋、明时期的器物残片。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宋、明时期。
三甲咀遗址 位于潜江市积玉口镇资福村七组东北侧的三甲咀岗地东侧。东南邻四万湖,西北抵资福村5、6、7组居民点。遗址平面呈曲尺形,南北宽320米,东西长480米,面积约115252平方米。田埂断面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地面采集标本有新石器时代的鼎罐、瓮、杯等陶器残片。其文化类型与石家河文化相似。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浩口黄家台遗址 位于潜江市浩口镇田湖村九组中部。东抵九组机耕路,南连胜利河,西邻刘场,北靠汉宜铁路。遗址呈东西向长方形,南北宽150米,东西长280米,面积29000平方米。田埂、地表可见文化堆积。地表采集遗物有新石器时代碗、曲腹杯、罐、盆、豆等器物残片。文化类型属石家河文化。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张金镇和龙湾镇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和勘探时,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
林鸟台遗址 位于潜江市张金镇田家湾小区东部台地上,东北距潜江市区约35千米,隶属张金镇经济开发区。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程27.5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呈南北向不规则的长方形,文化堆积厚约15厘米至50厘米,保存尚好。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物残片,可辨器形有釜、罐、钵、盆、双耳罐等,器表多饰绳纹。此特征与长江中游城背溪文化皂市坟山堡类型极为相似,城背溪文化皂市坟山堡类型为新石器早中期,距今年代为7800年至6900年,因此,该新石器遗址年代应与之相当。
龙湾遗址 分布范围东西长约12千米,南北宽约9千米,面积约100.9平方千米。分布有遗址和墓地40余处,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周代遗址25处,西汉至宋代遗址8处,东周墓地4处。以周代楚文化遗址和墓地数量较多,内涵最丰富。遗址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以放鹰台宫殿基址群为主体,由22个夯土台基组成龙湾楚宫殿基址群。西区以张金镇黄罗岗古城址为主体,结合附近周代遗址、墓地,组成黄罗岗周代楚文化遗址群。东、西两区为冯家湖相隔而东西相望,但在地质、地貌及文化内涵上均完全一致,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体。属古遗址宫殿衙署类。
龙湾遗址·黄罗岗遗址 位于潜江市张金镇化家湖村二组。东距万福河500米,西抵壕沟,北邻东胡村五组,南距总干渠1.6千米。遗址南北长1350米,东西宽1133米,面积为1529550平方米。遗址中南部连绵隆起,四周平缓。遗址中的西刘家台遗址、东刘家台遗址时代属于新石器至东周。遗址地表为农田,种植棉花、油菜等农作物。
龙湾遗址·放鹰台遗址群 位于潜江市龙湾镇东约3千米。遗址面积约60.7平方千米,据初步调查和勘探,遗址内分布有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的遗址22处,遗址主要分布在放鹰台基址群以西,冯家湖以东,沱口以北,熊口农场以南。遗址面积大,且分布密集。证实了遗址所在地是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