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培与章回体传奇小说《觉梦集》

三、吴宏培与章回体传奇小说《觉梦集》

《觉梦集》是清代章回体小说,作者吴宏培,字新成,号渭邨,清潜江人,著有《省身录》《觉梦集》。

吴宏培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浪子”,家里本来有些祖产,无奈他不学无术,终日吃喝玩乐,没过多久就挥霍干净。在《觉梦集自序》中,他自己提到:“少不更事,将祖遗薄产荡败无存,不节之嗟,虽悔何及。”[31]后来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得一《脱空书》,吴宏培开始清醒并反思之前自己的放荡行为,转而专心学习。“但自幼虽习举子业,而穷年兀兀,半世无成。遂舍而学医、学卜、学绘事、学剑、学琴棋,转而学算、学书。”他凭借所学知识赚得钱财,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相传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上了风痹症,医生诊断之后说无药可治,他记得之前从医书上看过辨病人粪便可知生死,于是取母亲粪便亲尝,判断母亲之疾并非绝症,于是又恳求大夫重新诊断,最终医好了母亲。此事之后他的孝名逐渐远扬。当时母亲经常织布到深夜,怕母亲独自一人寂寞,他跟妻子两人灯下陪伴母亲,并不时讲故事逗母亲开心,机器织布的声音夹杂着欢声笑语传出屋外。吴宏培心中满怀孝义,同父异母之兄去世了,他去请嫡母回城,嫡母不愿意,他便长跪三日三夜最终感动嫡母随其回城,并且安置好。之后,吴宏培又担心侄子苦于生计,就把自己的一部分房产分给侄儿,给其立业的资本。

吴宏培的孝义受到了乡人的赞扬,知县张从事经过他家,听说吴宏培的事迹并深异之,后查得其实,并征其为文书记事,后来又推荐他为汉阳府做事,令其声名俱增,小有资产。雍正年间,潜江骑马堤溃,吴宏培出资拯救溺水被淹者,救活的人不计其众。乾隆年间,江水又冲溃万城堤,当时吴宏培在湖南,听闻此事,出钱重新修治,并将沿路不幸暴尸者清理下葬,几乎散尽家财。荆州府尹杜公前去勘察灾情,听说了此事,与官绅商民一起筹款,力促此事成功。潜江人民为了纪念吴宏培的大义,立碑为其写志。

吴宏培所著《觉梦集》是一部章回体小说,一共16卷,即前文中提到的灯下为其母亲所讲故事加工而成者,在清代《潜江县志》及《续志》上都记载有篇名。《觉梦集》历时二百余年,一直在潜江流传。抗日战争以前,在潜江县境内,士商之家传抄者甚众,在吴氏一族之中,几乎是每户一本,只可惜时至今日,在十年浩劫之中原著几乎全部被毁坏,只有一部潜江吴氏家族保存下来的手抄本,成为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觉梦集》这部作品是在作者夜间演讲于母亲身前,为让母亲开心,将世事润色演变而来。书里点缀了许多笑话和小故事,所写的内容,源自现实生活,又似真非真。文中以骆夏瑞迷途而返的一场梦展开叙述,实际上是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书中既有对现实生活较为精确的细节描述,也有梦幻式非人间写意勾勒,如“桃花源”“误食仙果遇先人”之事。现实和幻境,真假与虚实,一幅幅精彩纷呈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其宗旨既有警示世人不可贪图享乐,颓废堕落,又有讽刺世风日下,社会炎凉,并提示后世子孙要时刻反省,不可走上歪路,否则追悔莫及。

《觉梦集》最具有特色的一部分就是文中出现的大量的对联、诗词和回目。例如书中第二回写骆夏瑞初入杏花村就大量出现对联:“四大关”“六大债”“三砦岩”“折板桥”“奈何桥”,将世间的各种钱欲诱惑都包含其中,以对联的形式来告诫世人抵御金钱美色诱惑否则将背上累累债务最终走上不归路。这种形式远比单纯用语言劝诫要更为生动,更能够打动读者。文中的对联、诗词似乎每一处都并不是简单地描景写人事,里面还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如书中写到骆夏瑞找到脱空祖师时,上面匾上写到“嫖赌嚼摇耗尽时才到这奇样妙景,冤财孽债撇开了方成个真正虚无”,这一对联将世俗间的那些事一语点破,指明世人落得此凄惨下场的原因,令人深思。

《觉梦集》中的许多人名、地名都取自于潜江方言的谐音,并且更具特色的一点是这些谐音所取的名字、名称,它们的意义与谐音的词义基本相同。例如,在潜江方言发音中,“瑞”(ruì)字通常读作“shuì”或“suì”,读音十分相近,文中主人翁“骆夏瑞”是“落下水”的谐音,有命运遭受灾难的意思,“白日贵”是“白日鬼”的谐音,就是大白天说假话的人,好友后面捕风山,无根据的意思。这在潜江人中更受欢迎,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潜江民众的青睐。

《觉梦集》一书是吴宏培在潜江创造出来的优秀作品,里面多处描述了与潜江有关的人和物,至今大多数潜江人都十分熟悉书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吴氏家族的成员更是时刻谨记先辈书中的教诲,严于律己,清白做人。《觉梦集》不愧是潜江文化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