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家张承宇的戏剧创作
明代湖北地区的戏剧文化水平并不高,没能涌现地域性剧作家群落,自然难从散居的剧作家之中产生杰出的曲家和名作,但应该正视的是,即便明代的湖北地区远离吴越、闽赣等戏剧中心或亚中心,戏剧文化的整体成就不高,然部分士人的戏剧创作,客观上为明末清初“楚调”的崛起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也开启了清代汉调皮黄历史之先声。
张承宇(1590—1639),字幼宁,号启尔。康熙《潜江县志》记载:张承宇“孕十四月而生,六岁失怙。颖异过人,笃好经史,负爽朗潇洒之才。下笔辄千言,弱冠藉藉儒林”。[37]张承宇幼年丧父后,家人将他送给了在朝廷为官的舅舅刘道隆抚养。《潜江明清诗选》收录了张承宇《哭舅氏刘纳言公》一诗,其中写道:“当时老父病燕中,襁褓婴儿托付公。只道有甥酷似舅,何期此子不如翁。”[38]刘道隆很喜欢这个天资聪颖的外甥,并尽量为他提供良好的读书与学习的条件,并亲自教他不少应考的方法。张承宇年少就被人捧为“神童”,在士子中有不小的影响,他自己也豪气万丈,自视甚高,认为考举人、进士应该没有问题,但他却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一直未能中举。
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一直未能中举的张承宇,决意远离科举奔竞。他在《自祭文》中写道:“三十不第,决意远举。神情放达,烟云吞吐。十有八载,不出不处。”这期间,他也等到了入仕做官的机会。《潜江县志》记载:“崇祯间,征贤良方正不应,仍就岁贡”。“征贤良方正”是古时候举荐官吏及后备人才的一种制度,但自视甚高的张承宇认为这不是入仕的正途,于是推辞不就,最后答应“就岁贡”,入国子监读书。他还是想通过考举人、进士这条公认的“正道”入仕做官。后来,张承宇在《自祭文》中也写道:“圣主征贤,良朋荐汝。未肯轻即,寻其故步。再事棘闱,举而仍错。”
这里张承宇很坦率地说到“未肯轻即”的目的是为了再走科场奔竞的老路,中举或进士后一鸣惊人,结果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复入乡闱,已获隽,又以‘策语’触时讳,乙之副榜拔贡”。“启口纚纚霏霏,烂然云锦”的张承宇一直未能中举,这对他打击很大,“遂染疾不起”,不久在遗憾中郁闷而终,享年不到五十岁。
张承宇虽然科举道路上奔竞最终也没能及第,但文墨传世较多。如《潜江诗选》收录有他的诗作十四篇;《湖北文徵》收录有他的《秀野园记》和《自祭文》两篇。张承宇文笔流畅,华丽的词句中透露出朴实,其音韵铿锵和谐悦耳,清新自然;同时,字里行间还表露出他怀才不遇的悲愤、狂傲和放达。
如《秀野园记》是他为舅舅刘道隆的“秀野别墅”写的一篇文章。对墅园的方位和景观是这样写的:“距城西数里,引水环屋,寻桥而度,亭楼错峙,竹树荫森,尤广种桃。春深雨霁,照野蒸霞。”写园内一“枕流”小品时:“西南甚空阔,大堤在望,疏柳映带,亦复不减山林。堤内有巨沼。渔舟唱晚,牛背笛声,可不越枕上而得之。碧光盘绕,掩映几席。”写“竹风”“荷气”二亭时:“城楼即在园之东北,坐此二亭,垂柳摇风,隐隔楼台,宛宛如画矣。”最后用一首五言诗结尾:“我有疏慵性,多君出世肠。闲身匿别墅,逸兴贮清塘。有客翻成静,无花亦觉香。寒林落叶处,四野总茫茫。”[39]
再如《送王孝先明府左迁还毗陵》:“拟向君门借寇恂,胡然顿起庚公尘。躬还吴下名还楚,罪在官中功在民。一郡泪随千里水,三年恩剩百花春。浮云宠辱何堪问,可奈苍生属望身。”这是他为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潜江任知县的好友王念祖(字孝先)回毗陵(今苏州市武进区)的送别诗。离别的凄婉和对宠辱功名的不屑及豪迈之情尽在诗中。
另有《病中答和友人柴一德》一首:“为问长卿病有无,床前数步赖人扶。曾非开幔如新妇,纵不雕虫岂壮夫。姓字无名征盛世,文章待卷入冥途。烦炎欲得葡萄解,千颗来当酒百壶。”柴一德是其好友,明潜江人,是不屑以科举名世的隐士。已病入膏肓连帐幔都难撩起来的张承宇,仍放达自比司马相如;一生没有做官施展自己的抱负遗憾临终也还念念不忘;文章没有写完的遗憾只能留在冥途了;日常放酒豪饮狂歌,卧在病榻还有百壶酒也不嫌多。虽有不得志的遗憾,也尽显豪放豁达。尤其是他快入弥留之际,以亦幻亦梦之躯写下的《自祭文》其率真狂放竟也达极致。其中写道:“十岁自命,何夸何愚。显则稷契,隐则巢许。逸气翩翩,柔翰栩栩。”
《潜江书徵》列出了张承宇的著作目录有:《三传合钞》《二十一史醵》《墙东楼集》《四十以前诗集》《秋词集唐》《历代诗文选》《振古奇哭》《鱼腹斗龙舟》,并说“以上八种,县志、湖北通志均著录。《振古奇哭》及《鱼腹斗龙舟》二种则传奇也”。《潜江县志》卷十六张承宇的本传则说:“(承宇)著有《樯东楼集》《四十以前诗集》《二十一史醵》《三传合钞》《历代诗文选》《秋词集唐百首》,《振古奇哭》《鱼腹斗龙舟》杂出。”[40]《振古奇哭》是否为杂剧,遽难下定论,然《鱼腹斗龙舟》为戏曲作品,当是不争的事实。
清人廖元度《楚诗纪》卷2中收载张承宇同乡好友欧阳烝的《题张承宇所作鱼腹斗龙舟杂出歌》。这首诗虽未明确指出《鱼腹斗龙舟》的故事内容,但从“鱼腹斗龙舟”“缓缓排场生我哭”等句可知,作者张承宇当是借端午节赛龙舟纪念屈原之契机,借人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此外,诗句“丈二将军铁绰板”“江妃汉女珠乱倾”等句,则透露出该杂出演出,时而高亢悲愤、时而低回婉转的唱腔特点,也反映出此戏出不仅十分应景而且表演者有不俗的唱技。[41]
甘鹏云在《潜江旧闻录》一书中,对明清两朝五百多年潜江学人进行认真考证后得出两个结论性的界定:一是可称学人者才二十七八人,张承宇在其中;二是将张承宇、刘阮仙、朱悔人、莫与先四人确认为潜江明清时期的“四大文学家”。由此可见,张承宇在明清时期潜江文坛上具有较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