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潜江诗坛
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靠仙桃通武汉,西邻荆州达三峡,北枕汉水,南依长江,古为云梦泽一角,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夏、商、周三代属荆州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章华台、花鼓戏、江汉油田、曹禺等,潜江的内秀与潜质,深入到每一寸土地,诗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于故乡的探寻和描摹。
潜江士人自宋代建县以来,就有诗文创作与唱和交流的习俗,可惜由于年代久远,流传下来的诗作数量不是很多。宋代状元毕渐有一首《赠南华林子山》,是他给后世留下的唯一诗作:“儿童闻说子山名,将谓先生是古人。海上偶经仙洞府,岩前犹见玉精神。南华久彻逍遥梦,兜率重来自在身。携得新诗天上去,不教辜负到全闽。”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年),是毕渐写给致仕隐居的忘年交林子山的。全诗语言平实,却蕴含作者对林子山深情厚谊,以及对摆脱俗世羁绊,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南华久彻逍遥梦,兜率重来自在身”一句写得很工整,意境也很悠远,发人深思。
两宋时期,外地诗人与潜江文人或潜江县令酬唱诗歌的作品也有一些传世佳作。
刘挚(1030—1098),字莘老,永静军(今河北省阜城县)人,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安)中进士。初任冀州南宫县县令时,因政绩卓著,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被称为河朔三令。后任江陵府观察推官,由韩琦推荐为馆阁校勘,升迁为著作郎。后历官集贤院校理、知大宗正寺丞、开封府推官、礼部郎中、御使中丞、尚书右仆射等。刘挚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他撰写的《忠肃集》广为流传。《忠肃集》中有多首赠潜江县县令王炳之的诗作。
王炳之,名伯虎,福建福清人,初登进士第,授建州司理参军,后授秘书省正字郎、户部郎中。宋嘉祐间任潜江令,故诗中称王潜江。
《次韵王潜江见近诗》云:
与子一睽索,俄经百朝昏。尘劳触新累,病懒荒旧闻。强之旋放失,殆若沟浍源。新吟妙思致,天葩发灵根。澹然体大雅,理惬如忘言。鼓旗缔友社,壮志压仅存。譬以赵魏弱,仰观支秦军。君无疑蔽囊,薏苡非珠琨。
这首诗极力铺陈王炳之的诗才,称赞他“新吟妙思致,天葩发灵根”,并自叹不如。
《次韵王潜江马上长句因招之》云:
双凫飞下王乔县,别后绪言谈未遍。君能有意齐是非,吾久无尽耻贫贱。青袍尘螨高情倦,急索归鞭重增眷。陶家池榭虽所怀,楚渚林亭应未见。
《清明日至潜江马上先寄王炳之陈子正》云:
桃花漂泊万红英,独佩诗囊傍水行。二月东风撩霰雪,峭寒天气作清明。病怀敢有贤劳吧,壮志徒因节物惊。樽酒喜亲陶靖节,经帷仍近董先生。
《别田延年王潜江》云:
才非王粲入荆州,淹簿三年已倦游。疏世自甘时不与,论交有得子相求。学知所乐轻文绣,言至无瑕绝悔尤。大舜箫韶方九奏,伫看灵风出丹丘。
《五月十日发侴潭先寄王潜江》云:
雨过长风吹野塘,水深川路白泱泱。人如浮畔穷吟客,天似江南八月凉。陂下卧轮车乍歇,田间鸣鼓稻齐秧。长官应为斯民喜,准备新诗赋万箱。
最后一首诗《五月十日发侴潭先寄王潜江》是描写潜江水乡风景的。俞潭旧址在今潜江浩口,古有侴潭城,据传为关公屯兵处。诗人把游览自然美景与抒怀结合起来。咏景诗同时又是感怀诗,把欣赏自然之景与景物本身所承载的现实文化内涵交融在一起,亦景亦事,亦趣亦感。打破律诗的承转定格,多角度多层次展现水乡美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酬王伯虎》这首诗他是写给王炳之(伯虎)的。王安石认为,王炳之同自己一样,胸怀天下,怀有“致君尧舜禹,再使风俗纯”的伟大报负,鼓励王伯虎与自己一道,坚持初心,为国尽忠。全诗云:
吾闻人之初,好恶尚无朕。帝与凿耳目,贤愚遂殊品。尔来百千年,转化薄愈甚。父翁相贩卖,浮诈谁能审。睢盱猴缨冠,狼籍鼠穴寝。沧海恐值到,谁论鱼鳖淰。鸮声虽云恶,革去在食葚。嗟谁职教化,独使此风稔。恬观不知救,坐费太官廪。予生少而戆,好古乃天禀。念此俗衰坏,何尝敢安枕。有时不能平,悲吒失食饮。唯子同我病,亦或涕沾衽。谓予可告语,密以诗来谂。烂然辞满纸,秋水灌新锦。穷观何拳拳,静念复凛凛。贱贫欲救世,无宁犹拾渖。说穷且版筑,尹咄唯烹饪。逢时岂遽废,避俗聊须噤。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还有江陵名士项安世(1129—1208),先后为两任潜江县县令赠诗。项安世是南宋中兴时期政治风云的见证者和中兴诗坛健将,创作出一批优秀的诗歌,反映了南宋社会现状与人文精神。当代学者钱锺书在《谈艺录》中高度评价项安世的诗歌:“(项安世)亦推诚斋空扫前人,独霸当时。自运各体皆有肖诚斋者,七律尤如唐临晋帖,才思远在张功父之上。”[26]项安世又是著名的易学家,所著《周易玩辞》一书在宋末元初颇有影响。对此,《宋史·项安世传》论曰:“项安世之通经博古,皆一时之英才。”[27]项安世素与朱熹交好,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因宋宁宗不喜,仅46天就被罢职。项安世因上书挽留朱熹,遭言官弹劾,后列入伪学逆党籍,废弃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谪居江陵,专心著书。《送潜江令徐盈》和《次韵送新潜江滕令》应当是他谪居江陵时创作的。这两诗从内容上来看,是项安世写给先后两任潜江县县令徐盈和滕某的。
《送潜江令徐盈》云:
汉江西畔蜀江东,中有荆王古县公。蔿艾猎来民见德,谷于菟去士傅忠。肝肠可奈平生苦,机杼胡庸抵死穷。君宠亲恩俱望报,直须平易与天通。
《次韵送新潜江滕令》云:
髯滕笔力万钧强,少日诗声远擅场。身著青衫头半白,腰县铜印绶仍黄。鱼来俞市鲜无数,酒满龙渊乐讵央。若许为氓仁政里,一廛烟水受渔郎。
这两首诗一方面抒写了仕途的艰辛和无奈,如徐盈“肝肠可奈平生苦”,滕令“身著青衫头半白”,另一方面,也激励地方父母官要勤政爱民,如“君宠亲恩俱望报”,应该“为氓仁政里”。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掌治一县百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县之政,县官无所不管。县官是古代中国社会联系君主和臣民的重要纽带,是“亲民之官”。县域治理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治乱兴衰。作为宋代士大夫群体中的一员,项安世虽然谪居江陵,“处江湖之远”,但仍然“忧其民”,希望徐令和滕令能够上报君恩,下抚黎民,造福潜江。
周行己(1067—1125),字恭叔,世称浮沚先生。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官太学博士,因亲老归教乡里,诏授州学教授。后罢官回乡自筑浮沚书院,传授程颐伊洛之学。其教学活动对温州乃至浙江学术发展颇有影响。周行己与潜江状元毕渐关系甚好,他写作了《送毕之进状元二首》,表达对毕渐的赞赏与钦佩,并希望“毕髯奇男子”有朝一日可以一展宏图。
其一云:
春风不开花,吹云翳白日。天寒食不足,江头拾芋栗。我马不敢驱,畏此霜霰密。君行当奈何,开帆转飘忽。挽舟君且住,为君一洗拂。今日此良会,他时未可必。我生锄犁手,一饭愿已毕。官曹虽强汝,今汝心若失。扁舟行亦归,还我性旷逸。骑牛不骑马,鼓腹吞溟渤。他年作霖雨,勿污我蓬荜。
其二云:
毕髯奇男子,未识已心与。献策进英殿,脱略独豪举。二年襄阳幕,归舟岘山渚。同事三日留,时时作险语。隆准帝王孙,萧然好风度。诗书百万卷,胸中莽回互。平生苏惠州,气概颇自许。人生艰难际,政可观去处。二子经济才,用之则为虎。髯公且为客,王孙且为主。明朝各天涯,歌眉为谁妩。柁师挽舟去,回首空南浦。莫笑参军强,参军定强否。
这两首诗情感上略显压抑,大约与时局艰难、仕途不顺有关,并发出“明朝各天涯,歌眉为谁妩”的人生感慨。“隆准帝王孙,萧然好风度”中的“帝王孙”即赵令畤,“平生苏惠州”中的“苏惠州”就是苏轼,两人与毕渐、周行己皆是好友。
赵令畤(1061—1134),初字景贶,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宋太祖第四子岐王赵德昭的玄孙。元祐年间,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为颍州知州,十分赏识赵令畤的才华和能力,并向朝廷推荐重用他。后坐元祐党籍,被废十年。南宋高宗绍兴初年,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著有《侯鲭录》八卷,赵万里为辑《聊复集》词一卷。
“二子经济才,用之则为虎。”这是把苏轼和毕渐一起称赞,如果皇帝能真正重用二人,或许政绩相当卓著吧。当然,对于这两位遭到贬斥排挤的人才,这只能成为一种友好的安慰与美好的愿望。
王十朋(1112—1171)是南宋政治家、爱国诗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中状元。历知饶、夔、湖、泉诸州,累官至太子詹事,谥号“忠文”。王十朋学识渊博,富于诗才,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大多是爱国忧民,抒情言志之作。他在宦游途中曾经创作过《泊潜江甲》一诗,描绘潜江自然景色,抒发宦游途中的苦与乐之情。其文曰:“潜江甲口楚天涯,芦荻洲中一个家。呼酒敕厨无一味,天鹅乱眼似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