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枝蔚与《焦获寓楼杂诗》
焦获寓楼,是知县王又旦为迎接故友、清初著名诗人孙枝蔚所建,在潜江县城衙门前正街的朱公祠后面,大约在清康熙八年(1669年)夏五月建成。
孙枝蔚(1620—1687),清初著名诗人,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人。因其家乡关中有焦获泽,时人因以焦获称之。王又旦为这栋楼亲自题了匾额,还写了楼记。据县志记载,“孙征君豹人作十五国诗志,将有事于楚风,康熙己酉过鹄矶,泊潜渚,止于兹楼,凡三阅月。悯涝凭吊,游览宴集之什百余篇,盖一邑诗史也。豹人与王侯称石交,侯之颜斯楼,亦怀李白于天末,标沈约之八咏尔”。[35]由此可知孙枝蔚当时因为写十五国诗志,来湖北地区采风,过了武汉便到达潜江,在此地停留了一段时间,与王又旦开怀畅谈。在他停留的这段时间,潜江人民正受洪涝之苦。他凭吊游览之后,写下了不少诗篇,以《焦获寓楼杂诗(八首)》[36]为代表。
其一云:
仙人爱楼居,而况老腐儒。楼居有何好,可以读我书。不坐新丰市,不钓淮阴鱼。安饱赖故人,舍此复焉如。
其二云:
男儿生世间,他事无所求。不买千间厦,亦建三层楼。厦以庇寒士,楼以望神州。此志今已矣,三叹不能休。
其三云:
作客厌朝眠,楼高天易曙。栏杆立饥鸟,不忍打教去。观物因自悲,依人成相恕。田间水弥弥,求食尔何处。
其四云:
叩门声剥啄?,此邦多佳士。过从无晨夕,讨论先经史。相如客临邛,作事亦可耻。吾当师子云,得酒心欢喜。
其五云:
黑貂初脱体,黄鹂正饶舌。晴夜见飞蚊,便来乘微热。寓楼非真宅,不久须远别。仍如中风走,岂为西日烈。
其六云:
楚骚气不平,楚歌声不欢。楚天四时雨,楚水浩漫漫。潜江复何如,居人糊口难。救汝有贤令,汝勿常悲酸。
其七云:
村居近湖水,大半化鱼鳖。山中复难往,豺虎肆饕餮。我行历四方,对此但哽咽。长饥已多幸,归与妻儿说。
其八云:
怪风势扳屋,梁尘坠满案。呼僮急收书,已愁缃帙乱。此时江湖里,危舟谁相看。侥幸归平土,慎无忘大难。
“不买千间厦,亦建三层楼。厦以庇寒士,楼以望神州”表现了孙枝蔚像杜甫一样胸怀天下寒士,而“此志今已矣,三叹不能休”转而感叹志向落空。“此邦多佳士。过从无晨夕,讨论先经史”可以看出他在潜江的这段时间,与当地的名士相聚、讨论学问。第六首描述了潜江久雨成灾、江水漫漫、人民生活困难的情况,看到友人王又旦身为县令,奔走在风雨中,又以“救汝有贤令,汝勿常悲酸”来安慰他们。有一次“怪风势拔屋,梁尘坠满案”,他担心酷爱的书籍被吹乱了,于是“呼童急收书,已愁缃帙乱”。但他更关心江湖中的危舟,“此时江湖里,危舟谁相看”,表达了他对潜江人民安危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