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华台在潜江龙湾
1984年起,龙湾楚国宫殿基址群的发现与发掘,与章华台丰富的文献史料相结合,证实了古章华台遗址就在潜江龙湾。
1984年春,原荆州地区和潜江县博物馆联合组成文物普查队,在潜江县西南龙湾镇东约3000米处的放鹰台、荷花台、打鼓台等地,发现了面积达52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东周遗址,为确定章华台遗址“在潜江县西南”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料。1985年7月1日,谭其骧教授根据潜江龙湾出土的文物标本,题写了:“章华台遗址在潜江龙湾。”
1987年至2000年,考古工作者对龙湾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和一次大规模勘探,多次召开专家现场学术讨论会。多数专家根据龙湾遗址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记载,意见渐趋于一致。
1987年,湖北省考古学会准备在潜江召开“楚章华台遗址学术讨论会”,为开好这次讨论会,学会委托荆州博物馆对放鹰台遗址进行局部试掘。试掘工作进展顺利,不到一个月时间,包括东侧门、贝壳路、台基东侧墙及大型方柱洞等极其可观的建筑遗迹均崭露头角,一座大型层台式宫殿群体初见端倪。当年5月23日,著名考古学家邹衡教授亲临发掘工地,考察试掘现场后指出:“这是楚国宫殿基址,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一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宫殿基址。贝壳路是全国首次发现。”并指出:“纪南城挖了三十多年,也没有挖出一座成形的宫殿实体,你们只搞了三四年时间,就挖出了一座宫殿,这个成绩很了不起。”
图7 谭其骧、邹衡题字
1999年夏天和秋冬,潜江市博物馆对龙湾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勘探和小型试掘,对遗址的面积及文化内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根据调查勘探资料,龙湾周代遗址群分布在东西走向的岗地上,岗地东西长约2600米、南北宽约2000米,面积达520万平方米。在已探明的近400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发现夯土台基22座,总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另发现古河道一条及墓葬区一处。22座夯土台基自东向西可分为四大群体,其中,放鹰台宫殿基址群,含6个台基,台基呈南北走向,台基之间有道路互相连接,放鹰台为Ⅰ号台基,位于基址群体东南部。Ⅰ-Ⅵ号台基自南向北呈东西方向错落排列。6个台基总面积为31800平方米,Ⅰ号台基(放鹰台)最高、最大,面积为13000平方米,Ⅳ号台基最小,面积为2250平方米。打鼓台夯土台基群包括四个夯土台基,即荷花台、打鼓台、徐公台、无名台,该基址群位于放鹰台基址群南,基址群中的荷花台东北有道路与放鹰台连接。台基群呈院落组合,总面积为58921平方米,最大为打鼓台,面积为20400平方米。此外,还有瓦屋场夯土台基群、娘娘坟夯土台基群。四组台基群自东向西分布在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2000米的范围内,遗址群之间的文化层堆积较厚,发现有大量灰坑、水井等文化遗迹。随着勘探工作全面进行,夯土台基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一个规模宏大的楚宫殿建筑群体展示在世人面前。[38]
在1987年发掘工作的基础上,1999年对放鹰台Ⅰ、Ⅲ号宫殿基址进行了发掘。两次发掘面积总计1500平方米,Ⅰ号台基发掘点位于台基东部的最高部位。发掘结果表明,Ⅰ号台基为三层台的层台建筑。
第一层台基自南向北又可分三小层,在第一小层台基上分布有东侧门、贝壳路、长廊式建筑。贝壳路共三条,贝壳南路和西路因建筑物焚毁和高台垮塌而遭到严重破坏,贝壳多被烧成黑炭,仅存少量贝壳保存较好。在贝壳西路的西侧,与贝壳路平行、分布有两排大型方、圆柱洞,似为长廊建筑。
放鹰台Ⅰ号宫殿基址因毁于大火而彻底废弃,大火致使第二、三层台基周壁及大型柱洞、东侧门垛等遗迹貌似红砖垒彻。台内柱洞、地梁暗沟均为红烧土洞、沟。根据烧烤痕迹,推断第三层高台的营造方法是,先在第一层大型黄夯土台基上夯筑高35厘米的小黄土台基,在小黄夯土台基上用瓦片和红烧土夯筑20~30厘米厚的基础,然后同时架设立柱、夯筑土台,随着土台不断升高,分步骤架设周边方木壁带,台内周边圈梁及纵横地梁。台基系分块版筑而成,夯土有灰黄和灰褐色两种,土质细腻、纯净,夯层3~5厘米,灰窝密集,直径5~6厘米、深0.5~1.0厘米。整个土台完全由周边台柱、壁带、台内周边圈梁、纵横地梁及各类立柱组成的木质网络结构所固定。土木结构的台基完工后,将周壁用钝器砍砸,再涂上1~2厘米厚的草拌泥,将壁面抹平,最后在壁外安装厚20厘米厚的护壁木板,将大型台柱及壁带全部包装在护壁内,使整个土台在外观上完全变成木构建筑。
根据考古分析,放鹰台Ⅰ号宫殿建筑遗迹,建筑年代上限不早于春秋晚期,下限不晚于春秋晚期,使用年代应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故放鹰台Ⅰ号基址的始建年代与文献记载的公元前535年楚灵王“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之年代是基本吻合的,即春秋晚期中段。而宫殿建筑群是被大火焚烧而废弃的,如此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体付之于大火,只有在楚国遭外族入侵或国家灭亡之时,才有可能出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顷襄王败走东北陈城,可见秦将白起攻占郢都后不仅将郢都焚为废墟,而且还焚毁楚国先王陵墓。因此,离郢都仅50千米的章华台宫殿群也逃脱不掉秦军抢光、烧光之厄运。举世闻名的楚章华宫自建成至废弃历经春秋晚期、战国早中期,历时约250年。
根据文献中关于章华台地望的记载,以及考古发现龙湾遗址的面积达30万平方米,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前段,22座夯土基址的规模大、规格高,Ⅰ号宫殿基址又是目前所见楚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建筑形制即建筑技术最高的楚国第一台等因素,多数专家认为:龙湾楚国宫殿基址群即为古章华宫遗址,而基址群中的主体建筑放鹰台Ⅰ号宫殿基址即为章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