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与《羽扇赋》
魏晋时代,章华台仍然成为文学家关注的焦点,陆机在其作品中,描绘了章华台相关意象。
陆机(261—303),字士衡,晋吴郡华亭人。身躯魁伟,声音洪亮。祖父陆逊和父亲陆抗都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幼秉家学,少年时就以能文著称。14岁父死,袭职为牙门将。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吴亡。与弟陆云退居乡里,闭门勤读10年,才思益进,写下许多诗、赋、散文。因感慨吴之亡,作《辨亡论》两篇,论述吴国兴亡原因,堪与贾谊《过秦论》媲美。所作《文赋》,为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史上的一篇很有创见的重要文章,不仅阐述艺术构思与生活的关系,而且最早论述艺术构思中的心理活动,探讨了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并提出与儒家传统“诗言志”说相对峙的“诗缘情”说,肯定了情感因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较之曹丕的《典论·论文》前进了一大步,对后来刘勰著《文心雕龙》有很大启迪。
太康十年(289年),偕弟云同赴都城洛阳。初次拜访太常张华,张非常器重二人,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经张华的推荐,二人名重当时,号称“二陆”。机任祭酒,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吴王司马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迁尚书中兵郎,转殿中郎。
晋武帝死后,司马氏家族爆发“八王之乱”,陆机被卷入。司马颖起兵讨伐长沙王,陆机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攻洛阳,兵败。有人乘机诬其“有异志”,被司马颖所杀。
陆机所作诗,精于炼词,情景交融;所作文,注重排偶,如《吊魏武帝文》《蒙士赋序》等,基本上用排偶句,开骈文先河。钟嵘在《诗品》中称“陆机为太康之英”,又说“陆才如海”。除诗文外其还擅长书法,流传至今的《平复帖》,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名人手迹(藏故宫博物院)。著作有《吴书》(50卷)、《晋纪》(4卷)、《洛阳记》(1卷)、《正训》(10卷)、《要览》(3卷)等,多已失传,所作诗文甚富,原有集14卷,也已散佚。今存宋人辑本《陆士衡集》。
陆机的《羽扇赋》,充分展现了陆机的文学造诣,巧妙地把政治抱负、文化心态、个人情性隐喻其中。陆机此赋虚构了楚襄王、宋玉、山西河右诸侯的相会,是别有匠心的,南北隔阂在陆机及其周围东南士族群体的唱和文字中表现得十分强烈。
陆机《羽扇赋》录之如下:
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麈尾而笑。襄王不悦,宋玉趋而进曰:“敢问诸侯何笑?”“昔者武王玄览,造扇于前,而五明、安众,世繁于后。各有托于方圆,盖受则于箑蒲,舍兹器而不用,顾奚取于鸟羽?”宋玉曰:“夫创始者恒朴,而饰终者必妍。是故烹饪起于热石,玉辂基于椎轮。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未若兹羽之为丽,固体俊而用鲜。彼凌霄之伟鸟,播鲜辉之蒨蒨。隐九皋以凤鸣,游芳田而龙见。丑灵龟而远期,超长年而久眄。累怀璧于美羽,挫千载乎一箭。委曲体以受制,奏双翅而为扇。则其布翮也,差洪细,秩长短,稠不逼,稀不简,于是镂巨兽之齿,裁奇木之干。移圆根于正体,因天秩乎旧贯。鸟不能别其是非,人莫敢分其真赝。翩姗姗以微振,风飘飘以垂婉。妙自然以为言,故不积而能散。其执手也安,其应物也诚,其招风也利,其播气也平。混贵贱而一节,风无往而不清。”宪灵朴于造化,审真则而妙观。诸侯曰:“善。”宋玉遂言曰:“伊兹羽之骏敏,似南箕之启扉。垂皓曜之奕奕,合鲜风之微微。”襄王仰而拊节,诸侯伏而引非。皆委扇于楚庭,执鸟羽而言归。属唐勒而为之辞曰:“伊鲜禽之令羽,夫何翩翩与眇眇。反寒暑于一掌之末,回八风乎六翮之杪。”[20]
赋中的章华台是颇有深意的意象。历史上楚灵王、楚襄王都曾建造过章华台,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史记·楚世家》载太史公曰:“楚灵王方会诸侯于申,诛齐庆封,作章华台,求周九鼎之时,志小天下。”[21]又《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昭公)八年,楚灵王就章华台,召昭公。昭公往贺”。[22]从两条记载可看出,华容章华台对于楚国实有特殊的政治内涵。当时东周王权式微,晋楚形成南北割据之势,章华台正修建于晋楚平分秋色之际,此时楚王有觊觎社稷之心;鲁昭公八年(前502年)楚灵王在章华台上大宴诸侯,鲁昭公亦赴会,鲁人深以为耻辱;与之相反的是,楚襄王所建造的章华台正是楚国处于濒临败亡之际,仓皇出逃中的行宫别馆,颇有战时陪都的味道,联系陆机北上后的心态及其行为,结合上文对于《羽扇赋》中出现的对立关系来看,华容章华台更符合陆机当时的心境。
在陆机看来,楚灵王不惜花费大量人工物力来修建章华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优游放纵的欲望,更是为了炫耀国家财富,与其僭越问鼎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章华台之会成为了南方势力扩张、北方势力紧缩的一个政治隐喻,在此处兼具了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内涵。它象征着以楚国为代表的南方文化欲与中原文明相抗衡的趋势,至少在陆机心里,楚灵王执政时期的楚国是具备这种抗衡的潜质的。
陆机这里之所以写楚襄王而不是楚灵王,是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宋玉的生活年限的确在襄王执政期间。其次,尽管襄王不是亡国之君,但其在位期间的楚国国力式微,其统治后期,秦将白起攻破郢都,襄王仓皇奔陈,这样的历史事实是颇符合陆机身世的。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吴,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北上附洛,其身份是亡国贱俘,他们的内心也非常落魄,这里将楚灵王换成楚襄王,更符合陆机的遭遇,具有身世之感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