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园林艺术

二、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作为一种载体,不仅是朝代背景、社会经济的反映,也是古代工匠技术与工程建筑水平的体现,更是古人思想观念的一种折射。清代的潜江,隐士众多,他们的别墅、园林,不仅是自家的居所,更是潜江的胜景,《潜江县志》里就有“别墅”篇专门记载。据记载,有秀野园、一枝斋、万元书屋、读易山房、松云阁、蠡园、紫霞庄、幽赏园、止园、宜庄、绀珠园、漫园、月沜、晒网台等。

秀野园,通政司刘道隆的别业,在西郭外。张承宇过秀野园有诗二首:“依旧芳菲出院墙,无情落日照清觞。可怜池畔乌啼树,似向人前唱渭阳。”“浅水欹桥坐小舟,三年路欲断西州。当时手植青松树,枝扫高檐瓦坠楼。”[40]

一枝斋,太仆欧阳东凤的别业,在河东。这是欧阳东凤休致后的住所,有三层阁收藏图书典籍,他曾在里面学易、读书,著有《我乾篇》等书。院内亭树参差,台沼逶迤,环古木千章。他去世后,园子也渐渐荒芜了。顺治戊戌年间,傅家湾堤决,沉为潭,只留下他自题的曲柳铭一石在断堤上,铭曰:“谁铸尔形,鞠躬道周,含烟拂草,迎飔弄柔,尔游尔钓,我纶我钓,意不在鱼,爱尔风流。”[41]从铭文可以看出他晚年垂钓赏柳的自在生活。

万元书屋,在城内西北,知府郭之干的别业。园中有桃花洞、五老峰、翠柏亭、琅玕坞、长春堤、芙蓉岸、莲花池、天香道、汇清亭等景色。有乡人袁宗道诗云:“君家汉水曲,相近武陵源。分得武陵花,春雨燃山园。(桃花洞)崚嶒踞虎豹,苍翠积莓苔。疑是庐山石,风雨忽飞来。(五老峰)白日起寒涛,长夏何森爽。中间安鹿床,跌坐绝尘想。(琅玕坞)偶踏长春堤,凉风吹解带。班荆数过帆,沙鸟飞云外。(长春堤)”

王禹声诗云:“汇清亭构草堂阴,书幌从教翠竹侵。树杪夜深巢一鹤,池边月落静孤琴。风吹菡萏陶公社,佩冷芙蓉楚客吟。不浅王猷幽兴在,春来花径转深深。”

从诗中的描述来看,虽然叫书屋,但是规模一定不小,春有桃花,夏有绿林,宛如世外桃源,隔绝尘世。园林构造上有石头参与构景,又有飞鸟的借景,是典型的古代园林。

宜庄,县东南四十里东浦之东。康熙十三年(1674年),朱士尊因避乱移家于此。庄园濒河构,庐边种满花卉,长堤种莲,曲渚边上有茂林修竹,约五十亩,是他课耕游息的地方。庄内筑有编柳堂,作为读书处,又有盟霜舍、祝秋斋、汲堂、晚翠轩、览辉阁、悟牧居、月韵楼等单元。莫与先的《宜庄花农传》里说“潜水东南流之隈,水树明瑟,大有佳胜处”,凭借先世留下来的荒地,朱士尊割掉杂草,在上面编条筑庐。他自己曾说:“吾将以无用为有用,经吾庄甚宜,其经世有用之用,吾悉授之其人。”[42]于是把庄园称为“宜庄”,把自己称为“宜庄花农”。王又旦有诗一首:“清溪一道水潆洄,高树千章绕星栽。乱世避人君始筑,春时系马我会来。堂遍橘剌真编柳,客启蓬门欲看梅。陂岸关心防溃决,西风是处有奔雷。”

他自己也作有绝句三首:“草没长堤水满塘,晚风竹笛度云庄。月高夜起看牛犊,绝胜银鞍锦瑟场。”“茸母初生百卉芳,双柑斗酒卧斜阳。汉书一卷悬牛角,又听林中夏扈忙。”“莫将粲粲咏南山,消受荷风水半湾。听唱一声牛背稳,悔教文锦列牺班。”

实际上,朱士尊的祖父朱宗望曾建有止园,开地为园,古柏数株,茅屋数椽,有竹径松坞,构索笑堂、引桐居、墨粟斋、云声阁、即心庵,经营数十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河决高家垴,这些都沉入水底。后来,朱士尊建园藏书,家学传统也随之沿袭了下来。

月沜,在许家口下流,其形如月,平畴绿树,因此而得名,是清初潜江文学泰斗莫与先的居所。传说他聚族居住在这里,全族人都勤奋苦读,每天早上,人们隔着上下三四里地,都能听到莫家人琅琅的读书声。著名诗人孙枝蔚曾在月沜住过,有四首诗赠予莫与先:“垂杨厚意隐黄鹂,多谢庄邻酒满卮。懒费诗篇题甲子,买天文券手须持。”“儿曹植果妇载萱,愁报深江淹树根。十丈尘高适何处,分甘宁可守诸孙。”“屋梁寓燕鸣清晨,车马周流夏接春。闾左思归归未得,萧条行李白头人。”“拄杖寻山简古藤,看花骑马异时曾。高张良夜清琴罢,重列朝班固未能。”[43]

朱载震也有《怀洄翁诗》云:“旅人间最得,闭户有谁来。酒盏虚檐把,芋苗活火煨。绿回原上草,香远陇头梅。却忆洄东叟,临风过钓台。”[44]对仗工整,文字洒脱,读后令人有出尘之感。

晒网台,是知县李贶(1626—1692)的读书处所。李贶,字君右,号书城,清初潜江人。他的曾祖父是明嘉靖年间的四川汉中府丞李崇信,祖父李鸣担任过西乡县令,叔父李之暤官至明万历四川兵备副使,父亲李之洵是湖北通城教谕。据《潜江县志》记载,晒网台在潜江县城南部,带郭临堤,盛夏缘杨荷芰,掩映澄陂,颇有幽致。李贶致仕回乡后,结屋贮书,以终余年,以此表示不忘祖德。邑人刘逴俊有诗吟咏:“晒网台边业未残,间身乞得把鱼竿。自将绿蚁浮三雅,不为丹砂恋一官。蹑屐几探嵩少胜,挥毫曾汲海门澜(先生旧任柘城、丹徒两县令)。白头奖引心偏切,插架陈编许借看。”[45]

总体来看,这些园林规模有大有小,由于潜江地处江汉平原,没有起伏的山峦,所以它们顺应自然环境,大多依水而建,溪渚回环,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践行;此外就是多插花种柳,松柏苍苍,楼阁亭台,环境幽静,带有江南园林景致秀丽、淡雅朴素的共同特点。它们大多是由于主人归隐、退隐而建的居所,也有的是别业、别墅,既具有居住实用的功能,又能让人静心读书,心情愉悦,安度晚年,有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作用,而且它们承载了潜江文人的历史,是潜江的文化积淀所在,更是潜江大地上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