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绘画艺术
潜江自古多文人,他们博览群书,学识深厚,文学修养很高。与之相应,他们中间不乏精通书法、绘画的人,只是缺乏明确记载,我们只能从他人的评语中推测。如“潜江名士朱士尊,书法苍妍,尤为时所重”[37],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的书法是受到了时人认可的,但是他具体有哪些书法作品以及书法特点我们就无法得知了。在绘画方面,记载明确的也只有朱载震一人,而他正是朱士尊的儿子。
“朱载震,字悔人。补国子监正黄旗教习,考授知县。贡士士尊子,刑部郎宗望曾孙,翰林士冲、推官士达侄。”[38]这是《潜江县志》里对他的记载。再结合《人物志》里朱士尊这一条目,道朱士尊,家藏万卷,少负异秉,博览群书,是顺治年间的一位贡士,晚年隐居乡里,号“花农老人”,著作有《治平要录》《编柳堂集》等。由此我们可知朱载震大致的家庭情况,他出自书香门第,自幼就受到了文化氛围的熏陶,曾任过知县。
《潜江旧闻录》里有记载,朱悔人善画,吴天章(吴雯)《过朱悔人》诗里面有注说:“(朱载震)时作《匡庐图》。”他还有《题悔人三叠泉图》诗。莫大岸也有《题王黄湄拥书万卷图》诗,有注云:“是朱悔人得意笔。”由此可以知道朱载震是善画的,作品至少有《匡庐图》《三叠泉图》《王黄湄拥书万卷图》。《王黄湄拥书万卷图》中的“黄湄”是王又旦的别号,从画名可知朱载震画的大概是王又旦沉醉于书丛的景象。
《潜江旧闻录》的作者甘鹏云还讲到,万际轩(潜江名士,曹禺从祖)曾经告诉他,他在友人处见到过悔人先生的《东浦学耕图》手卷,卷首“东浦学耕图”五字为渔洋山人题,卷后还有很多题诗,由于数量太多,作者只记载了朱竹坨、吴天章二人的作品。朱诗:“上书空敝黑貂归,卖赋年来计渐非。争似为农东浦畔,醉吟独速舞蓑衣。老我青绢懒束腰,薄田枕水傍溪桥。明年准拟全家返,也买乌键种楚苗。”吴诗云:“双鸠呼雨又呼晴,东浦何人正飨耕。蟹舍遥连平楚白,柴门俯见下江清。烧畲侵晓驱牛出,饮社连朝荷锸行。莫讶逃名名转盛,耒边终有汉书声。”[39]这两首诗给我们勾勒了一幅东浦处士披蓑荷锸、驱牛耕田、闲适自在的景象。东浦,《光绪县志》里也有记载,在潜城东南四十里,风景宜人。康熙甲寅,朱悔人的父亲石户翁,即朱士尊移居于此,濒河构园庐,称作“宜庄”。朱载震虽然久居京师,然而对故土有着深深的思念,于是作《东浦学耕图》以抒怀。作者称不知道这幅图还在不在人间,那么现在很可能已经失传了。
《潜江旧闻录》称:“悔人以诗名,人皆知之,而不知其能画,以此知古人之逃名。”朱载震善画是无疑的了,而且他的善画不为人所知,有可能是他自己为人低调、有意逃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