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颜《题白鹤壁诗》
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朝中书左丞相伯颜率军南下,进攻南宋。他在攻破沙洋、新城两城后,曾驻军潜江白鹤寺。伯颜在白鹤寺壁上题写了一首诗《克李家市新城》,后碑刻在白鹤寺的山门上,故也称《题白鹤壁诗》。全诗云:“水戏轻提百万兵,大元丞相镇南征。舟行汉水波涛息,马践吴郊草木平。千里阵云时复暗,万山营火夜深明。皇天有意亡残宋,五日连珠破两城。”
元世祖忽必烈会写汉诗,上行下效,在他的影响下,元初很多蒙古大臣也会写诗,伯颜就是其中之一。伯颜(1236—1295),蒙古八邻部人,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曾祖父述律哥图和祖父阿刺从成吉思汗征战有功,封八邻部左千户及断事官。伯颜性格坚毅,文武双全,很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拜中书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枢密院事。至元十一年(1274年),伯颜统兵伐南宋。南宋灭亡后,曾出镇和林,数平诸王叛乱。忽必烈驾崩后,受顾命拥戴元成宗铁穆耳即位,加太傅、录军国重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1295年1月)病卒,享年59岁。累赠宣忠佐命开济翊戴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淮王,谥号“忠武”。
伯颜作为元朝中书左丞相和统军元帅,在繁忙的军政事务之余,喜好吟咏,创作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汉文诗歌和散曲作品,为蒙古族汉文创作和蒙汉文学交流做出一定贡献。但伯颜传世诗篇屈指可数,《题白鹤壁诗》就是其中一篇佳作。此题诗碑刻所在白鹤寺,距沙洋、新城不远。宋末,隶属潜江的沙洋、新城并为军事重镇。沙洋守将为王虎臣、王大用。新城由都统制边居谊守之,与郢州相为犄角,以抗拒元军。伯颜率军沿着汉江趋郢州,攻沙洋,生擒王虎臣和王大用,兵临新城。边居谊力战不支,自焚殉国。当时伯颜大概驻兵白鹤寺,诗也是于此时所作。考《元史》,破沙洋为十月乙丑,破新城为已巳,相距才五日。故其诗有“五日连珠破两城”之句[28]。当趋郢州时,阻水不能涉,伯颜说:“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骑而前麾,诸军毕进,即诗中所谓:“舟行汉水波涛息。”
在《题白鹤壁诗》中,诗人没有详细地描绘具体的战斗过程,而是极力铺陈元兵的兵威,并用含蓄的笔触交代了元军取胜的原因,给读者留下联想的余地,使之能够品味笔下未尽之意。“千里阵云时复暗,万山营火夜深明”一句对仗工整,又很传神地描摹了元军兵临荆楚大地,安营扎寨,漫山遍野的景象,很有一种金戈铁马的气势。这首诗抒发了伯颜位极人臣、踌躇满志的雄心壮志,足见其文武全才。
伯颜还写过一首《奉使收江南》云:“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全诗气势豪迈雄浑,语言通俗明快。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渲染元军的强大,后两句写元兵下江南,不妄杀百姓,一方面是自我夸耀,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整饬军纪,不嗜杀滥杀的战略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宋元潜江人诗文创作虽然传世作品不多,但外地文人关于潜江的诗文创作水平较高,为此后明清及近代潜江文学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
[1](元)脱脱:《宋史》卷316《唐介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27页。
[2](元)脱脱:《宋史》卷316《唐介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329页。
[3]周蜡生:《历代状元知多少》,《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4]甘鹏云原著,吴勇点校:《潜江旧闻录》卷8,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5](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91,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902页。
[6](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100《绍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20、1721页。
[7](宋)苏辙:《苏辙集·栾城后集》卷16《论御试策题札子二首》,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066页。
[8]甘鹏云原著,吴勇点校:《潜江旧闻录》卷8,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9](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628页。
[10](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第107册《选举二》,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版,第4251页。
[11]甘鹏云原著,吴勇点校:《潜江旧闻录》卷8,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12]甘鹏云原著,吴勇点校:《潜江旧闻录》卷8,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13](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86·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2188页。
[14](宋)翟汝文:《忠惠集》卷3《太常少卿毕渐移鸿胪少卿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毛道海:《潜江风情录》,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16](明)宋濂:《元史》卷81《选举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027、2028页。
[17]陈邦瞻原编、臧懋循补辑、张溥论正:《元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55年,第47页。
[18]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卷186《解州闻喜县重修庙学碑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30页。
[19](元)苏天爵撰:《滋溪文稿》卷2《浯溪书院记》,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1页。
[20]王圻纂辑:《续文献通考》卷60《学校考》,现代出版社1986年版,第898页。
[21](明)宋濂:《元史》卷81《选举志一·学校》,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032、2033页。
[22](元)许衡:《鲁斋遗书·时务五事》卷7,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23](元)苏天爵:《元代名臣事略》,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53页。
[24]毛道海:《潜江风情录》,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25](清)刘焕原修,史致谟续纂:《潜江县志》卷5《学校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第334页。
[26]钱锺书:《谈艺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10页。
[27](元)脱脱:《宋史》卷397《项安世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102页。
[28]甘鹏云原著:《潜江旧闻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