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潜江木雕
潜江木雕是湖北潜江市及其周边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以本土木材及树藤、树根为基本材料,进行雕琢加工的传统木雕工艺品,以做工细腻、构图饱满、圆润流畅而著称。潜江木雕继承了我国传统木雕艺术的传统,呈现出浓郁的原生态特点。
图18 潜江木雕作品
潜江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化根基可追溯自远古。从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结果来看,潜江木雕在东周时期就已初现端倪,风采动人。1984年,在潜江龙湾遗址发现了楚灵王(公元前540—公元前529)所筑的楚章华台,“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成为各诸侯国十分羡慕的宏丽建筑。可见,楚国的木构建筑及建筑木雕在当时已是精美绝艳。1987年,在潜江龙湾遗址小黄家台32号墓出土的木器中,有餐具、妆梳、兵器、剑盒、弓等,造型精巧,光泽艳丽,堪称是“楚地匠师们木雕艺的杰作”。明清时期,潜江木雕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在晚清时臻于完美。清末至民国,潜江从事木器雕刻的师傅遍及全境,在竹根滩、杨市、渔洋、龙湾等乡镇,到处都能看到木雕艺人刀走龙蛇、挥锉自如的情景。
潜江木雕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建筑木雕类,主要是庙宇、民居的木雕工艺,包括梁柱檐脊、中堂神龛、门户窗扇、榻几案头等的造型设计与纹饰。二是嫁妆木雕类,主要是床几厢屉、日用桌椅之类,其中花床、花轿、抬盒、桌盒(也称食盒)等木器的制作非常讲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征。三是工艺木雕类,主要指一些用于摆设欣赏的工艺小品或装饰附件,如花卉水景的壁挂、鸟兽虫鱼的小型雕品、观音佛神之类的菩萨雕像等。积玉口资福寺、熊口吊脚戏楼是古时潜江木构建筑装饰的经典之作。滴水雕花床是潜江传统家具装饰木雕的代表作。[48]
积玉口镇是位于潜江市西北的一个小镇,与荆州市、荆门市接壤。积玉口资福寺是潜江一处十分重要的佛教寺庙,香火鼎盛时占地1800多平方米、建有大小殿堂99间、聚僧众100多人。资福寺是潜江古代建筑木雕的经典之作,其檐下垂花优美的造型与建筑部件的实用性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木雕在建筑部件中的装饰作用。作品为圆雕、镂空雕技法,雕刻精细,布局合理。
清代潜江家境稍微殷实一点的人家在娶妇嫁女时,都要请工匠师傅做一间滴水雕花床。潜江人直到今天依然把一张床说成一间床,大概就是因为滴水雕花床的缘故。它的形状就像一间缩小了的房子,故以间作为量词更名副其实。又因其雕刻出的图文效果似涓涓滴水,光滑可鉴,故名“滴水雕花床”。雕花床一般有三道滴水和八道滴水,层面越多,越显精美复杂,工艺超高。雕花床的结构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称“踏步”,由踏板、挂面卷蓬顶组成,后半部是卧床的本体,由垂带、护栏、遮枕等组成。
潜江木雕崇尚“三分选材,七分雕”,制作程序比较复杂,一般要经过木材干燥、设计绘图、打粗坯、修光打磨、染色等工序,并依制作工序而分别使用扣槌、斧子以及不同尺寸、不同功能的刀、凿等。清代潜江木雕艺人在遵循传统木雕技艺和制作工艺的同时,显现出不拘泥程式、去繁就简、讲究实用的审美与创作倾向,不再刻意追求作品的繁复、雍容,更多地讲求作品的意境和情趣。为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一部分艺人在吸取、运用传统的浮雕、透雕技艺的过程中,大胆创新,创造了更为流畅、简洁的飘雕、耕槽雕等技法,从而形成潜江木雕古拙朴实、生动传神、刀法简练、粗放挺拔的艺术风格。
潜江木雕作为一种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技艺,不追求名贵的材料,立足实际,所用木料都是田野乡间常见的树木,以致成本低廉,所制家具乡间农户都可以买得起。但这些木头材质较软,且潜江属水乡泽国,潮湿的气候更不容易保存这类材质的木雕,为此,“三分雕刻,七分染”的制作手法便被摸索出来。
潜江木雕的“染”,大致分为三种:褐漆装金、红土朱漆与金粉之染。在楚文化的影响下,家具木雕的颜色一般都偏鲜艳,也是楚人崇尚红色的一种反映。除了雕刻手法、木料取材以及染色技术外,潜江木雕的另一特色是它雕刻图案所代表的寓意,雕刻装饰的题材非常广泛,从历史人物到戏曲人物,从神话传说到日常劳作,从自然景观到生活场景,均可以用来做木雕的题材,其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潜江木雕装饰最重要的要求,把富贵、福运、祥瑞、寿禄等美好愿望渗透在刀刻之中,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建筑雕刻以“渔樵耕读”“文王访贤”,看梁则多以“教子成龙”“榜子上殿”,窗扇的“四星伴月”,洗脸架子的“子儿高升”“喜鹊登梅”等,都能因物造像,各有寓意。
潜江农村在兴屋建房,嫁娶添丁上,都要寻求老木工,为各家打造建材、生活用具,其中女方的嫁妆在木雕作品中占了一半。这些染着红土描金的桌椅板凳,雕有龙凤瓜果的吉祥图案,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这些都曾经频繁地出现在农村生活场景之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古朴的技艺受到现代文明的猛烈冲击,大都后继乏人。据调查,2005年,潜江市专业从事木雕的艺人不过20人,并以老艺人居多,全市能雕刻制作滴水雕花床的艺人,也只有年逾古稀的关治香师傅一人,社会的飞速发展容不下传统工艺的细雕慢刻。不过,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开始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潜江市政府抢救及保护之下,通过不懈努力,2009年5月,潜江木雕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发掘、抢救、保护潜江木雕艺术,对于研究楚文化木构建筑艺术和木雕艺术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史以及挖掘荆楚民间文化艺术,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