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潜水”与楚文化早期发展
潜江所处的江汉盆地在古近纪为内陆盐湖,在新近纪为淡水湖泊,表明鄂西山区的来水汇入盈地后复东去入海,在第四纪依然地势低洼,并有长江与汉江横越,故称江汉盆地。盆地中第四经河湖相堆积厚仅百余米。湖北沿江地带与江汉之间曾有千余湖泊的分布,并出现了“云梦泽”的说法。
《战国策·楚策》中记:“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12]即“云梦”者本为丘岗起伏、树林与草地相间,众多野兽出没的地方。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13]汉司马相如《子虚赋》说云梦“其南侧有平原广泽”。
《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言,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之东”[14],学界认为华容故城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故而云梦泽与潜江联系在一起。如果说潜江地区系古云梦泽,东部应为泽区,西部为云梦泽之滨。从夏商周以启至楚汉的文化遗存均分布在云梦之滨的高岗地上。
不过,“潜江”之名的由来,与“潜水”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潜江县志》知县潘之祥所作的“序”中说:“潜为邑,弗肇于古书《禹贡》‘浮于潜’。传云:自汉出为潜。潜四境皆汉,四百里而合于江。”在同一县志中,明礼部左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刘楚先所作序称:“余尝观《水经》所记,洪源东驶,沿襄、郢达内方折于芦洑河,始之绕而汇蓄,爰是为潜水。然则潜固水之注也。今县以水名,田渔相半,能无虞于氓粒乎?”即他们认为潜江地处江、汉之间,因有潜水而得名。
《潜江县志》序文说:“潜邑以水得名,俗所称芦洑河者,即潜水也。又有沱埠渊,按《尔雅》:江为沱,汉为潜。地濒汉而系以江,明古来沱潜故道皆在其地,前人命名之义如是。然《禹贡》梁州、荆州并言沱潜,治经家纷如为聚讼,盖尝寻究其故。潜水性如兖州之济,隐见不常,故曰‘潜’。又灊、潜音义相近,郦道元误引郑注,附于桑经之灊水,益滋疑窦。殊不知梁州之潜,由汉别出,入于汉寿,通峒山大穴中,伏流至荆州之城而复见。一则缀于岷嶓之下,一则叙于云梦之上。蔡氏所谓源流于是而见者,经文本极分明,传注亦复了当。后儒不得其解,穿凿支离,蒙蔽千百年之耳目。于以知考古之匪易也。”[15]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学者们认为“潜水”就是汉水的一支。
在先秦时期,汉水是楚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早在商末周初,楚人的先民即芈姓季连的后裔已由今河南新郑附近西迁至汉水的支流丹水与淅水一带,开始注重对汉水中游地区的经济开发。后来楚人受周势力的压迫,由丹淅一带迁至荆山脚下,建立新的势力范围。
直至楚武王时,楚人的主要活动一直在湖北境内的汉水以西一带,其版图尚未扩展到汉水之东。到了楚武王末年至文王初年,湖北境内的汉水河段,皆属楚的版图。在这一河段,其河床的变化和水的流量、流向,与今湖北境内汉水段的形势,是完全不相同的。在先秦时期,汉水中游即丹江口至钟祥一段,由于地属丘陵,河床摆动不大,但钟祥至汉口即汉水下游一段,都具有河道较宽、沙洲林立、水流散乱、汊道甚多、主支汊易位频繁、主泓摆动幅度较大、沙洲变化无常、河道稳定性差等特点,系游荡性河道。
因此,在商周时期,由于人们尚未对江汉地区成规模的开发,生产力十分落后。据有关资料分析,当时汉水下游主泓大抵是在今汉水偏北一带。具体说,夏商时期的汉水自钟祥东南旧口东出,接今天门河经汈汊湖至武汉地区滠口附近入江。今汉水下游段在古代大致为汉水主泓的一条支流。魏源在《释道南条汉水》中对此有过这样的一段说明:“汉水自襄阳、安陆而下,至潜江分为二,其南流迳沔阳诸湖,分出青滩口、沌口,所谓南入于江也。其东流者迳天门、汉川二县而至汉口,所谓东汇者也。”又说:“故荆州贡道,浮沱入江,浮潜入汉,是南入者为潜,东汇者为汉。”[16]
这说明今汉水下游段在古代是汉水的支流,名曰“潜水”。夏商时期汉、潜各行其道,河床基本固定。大约至西周时期,随着大云梦泽的消亡,洪水逐渐归漕,江汉平原就开始出现引水灌田问题。据《史记·河渠书》记载:“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17]说的是楚人开渠引汉水灌溉江汉平原之田。此时的“汉水”当是禹贡时的“潜水”。春秋时,潜水皆为汉水之称。即夏商时期的汉水主泓道受长期泥沙的冲积不断萎缩,逐渐由天门河改道为故“潜水”,使原主泓为其支流。
尽管先秦时期汉水流至今潜江市西北有主泓、支沱分流之别,名称变更也各有其意,但这两条水系对于楚人在江汉平原进行农田灌溉、发展航运和城邑建设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春秋时楚人在湖北境内的汉水边上就拥有城邑14座,即阴、谷、北津、樊、骑城、鄢郢、鄀、大城、成臼、那处、竟陵、䢵、左桑和西垒等。这些城邑大都与楚人的经济、文化、军事活动有着密切联系。[18]
图5 春秋战国时期潜江地区示意图[19]
据《史记·楚世家》记述:“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史记·楚世家》集解引张莹云:(句)“今江陵也”。[20]可知,熊渠三子均封在“江上楚蛮之地”,“江”即长江,“楚蛮之地”即楚国领土,说明早在公元前900多年的周夷王时,楚国已占据了夔(秭归)至鄂(鄂州)的长江中游地区。“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且“立长子康为句亶王”居江陵。长子是王位继承人,说明熊渠的统治中心在“江汉间”,长子康的都城在江汉间的“江陵”[21]。潜江境内的楚国遗址正位于南临长江,北濒汉水的“江汉间”。
可见,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包括“云梦”“潜水”在内的江汉地区的水系资源对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