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仪的含义

一、礼仪的含义

根据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含义可以描述为:礼仪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在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中,礼仪是社会统治集团维持社会秩序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则;礼仪是一种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的行为准则,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确立并共同遵守;礼仪是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的工具;礼仪是一定社会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礼仪也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人类谈话行为的模式和思维方式达成的一套社会共识。它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的一系列言行和仪式的标准。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礼仪规则;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礼仪形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礼仪也有一定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仪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变化。

礼仪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1)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也就是说,礼仪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礼仪比起法律、纪律,其约束力要弱得多。为此,礼仪的约束主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2)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3)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礼仪,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非常重视礼仪规范的建设。

(4)礼仪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道德体系中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社会道德。礼仪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因此它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社会公德是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由此也说明了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5)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如在公共场所穿拖鞋是失礼的,而在家穿拖鞋则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