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宋]朱熹.论语·大学·中庸(国学典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清]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杜沛鹤,魏束玲,杜桂林.中华礼仪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6]彭林.中华传统礼仪读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7]马大勇.华服美蕴——追梦中华衣冠礼仪[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8]周生力.形象设计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9]关洁.个人形象设计[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10]彭莘.话说中国礼仪[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11]张继春.中华礼仪精神与世界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2]彭林,单周尧,张颂仁.礼乐中国[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
[13]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4]彭林.中国礼仪要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5]徐静,穆慧玲.一读就懂的中国服饰简史[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4.
[16]周春才.中华传统文化图典[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2014.
[17]黄强.服饰礼仪[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8]李荣建.中国优秀礼仪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19]彭林.家教与门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
[20]沙风,顾坤华.大学生社交礼仪(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1]钟蔚.形象设计与表达:色彩·服饰·妆容[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
[22]白敬艳.形象色彩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
[23]贺璋瑢,王海云.中华传统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4]彭林.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5]王苗,黄开平,吴云霞.大学生礼仪与沟通[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26]袁行霈,王仲伟,陈进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7]陈济.中华文明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8]彭林.儒家礼乐文明讲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9]彭林.中华传统礼仪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30]彭林.儒家礼乐文明讲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1]王永豪.礼仪传承[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
[32]于媛.不知礼无以立[M].北京:中华书局,2017.
[33]蔡元培.中国人道德修养读本[M].南昌:江西教育出社,2018.
[34]冯琳,何志攀,杨娜.华夏礼仪[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8.
[35]罗栖.中华文化公开课——礼仪文化十讲[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8.
[36]彭林.彭林说礼——重建当代日常礼仪(增补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7]王芳,邓宇.礼仪与国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38]张铭.大学生社交礼仪(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9]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8.
[40]郭继承.中华经典十三讲[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9.
[41]吕艳芝.中华礼仪[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2]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43]彭林.变化气质涵养德性——“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的创意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S1).
[44]张自慧.礼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45]彭林.论经学的性质、学科地位与学术特点[J].河南社会科学,2007(1).
[46]王宗源.中华礼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7]陈鸿雁.用爱漂染的生命之色——浅论西部少数民族散文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白玛娜珍的生命阐释[J].兰州学刊,2009(10).
[48]彭林.礼与中国人文精神[J].孔子研究,2011(6).
[49]陈鸿雁,郭殿声.记内现画画外溢情——韩愈《画记》评说[J].文艺研究,2012(11).
[50]陈鸿雁.林清玄文化乡土散文美学风格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2(7).
[51]郭殿声,陈鸿雁.从色彩视角看中国画的创新[J].文艺研究,2012(9).
[52]陈鸿雁.林清玄自然写作中生态审美蕴涵探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53]彭林.儒家乐教与德性圆满[J].文史哲,2013(6).
[54]韩云忠.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55]郑爱英.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高校礼仪教育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56]陈鸿雁,胡可.浅析文学原著与电影改编的关系——以《狼图腾》为例[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7(10).
[57]白玉霞.礼仪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8.
[58]陈鸿雁.“双创”与高校礼仪教育[J].文教资料,2018(3).
[59]陈鸿雁.新时期东乡族作家汉语创作刍论[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
[60]陈鸿雁.大众传媒时代文学包装刍议[J].中国报业,2018(10).
[61]金召侠.孔子礼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启示[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8.
[62]顾绍通.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养成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1).
[63]李瑜.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64]李红艳.孙薇中华礼文化在东亚世界的断层与传承——以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为视角[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8).
[65]聂斌.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8.
[66]陈鸿雁.裕固族口头文学虚拟交互保护模式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9).
[67]陈鸿雁,郭殿声.浅析大众文化语境下“雅文学”包装策略[J].中国报业,2019(1).
[68]赵静.礼仪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9(12).
[69]陈鸿雁.东乡族文学情感的诚挚表达[N].甘肃日报,2016-12-15.
[70]陈鸿雁.童年乡村生活的浅斟低吟——东乡族作家钟翔散文浅析[N].甘肃日报,2017-02-20.
[71]陈鸿雁.大众文化语境下“雅文学”的包装策略[N].甘肃日报,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