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仪态语的功能

二、仪态语的功能

外表是构成一个人外在美的主要因素,在社会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人们交往中的不同礼仪表现出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修养,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仪态语是一种综合的美,也是一种深邃的美,这种美是身体各部位各器官之间协调的整体表现,比外表的美具有更持久的魅力。

(一)仪态语能表达出更丰富、生动的内容

达·芬奇说:从仪态知觉人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的本来面目,往往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仪态语能表达出更丰富、生动的内容,如,拍胸握拳、舒展双臂、猛一转身、昂首挺胸、大摇大摆、手托下巴等体态语都会反映出交往对象的真实内心。

(二)仪态语的沟通作用

仪态语具有很强的沟通作用。

例如,有一个人为单位纠纷气冲冲地闯进领导办公室,一看就知道来者不善。面对此景,这位领导反倒迎上去和他热情地打招呼。为了消除他的敌意,又热情地把他让到沙发上。可是他依然双臂抱在胸前,怒意未消。接着,领导泡了一杯茶向他递去,迫使他放开双臂,接了茶杯,姿势发生了改变。而后,领导又坐在紧挨他右边的沙发上,以此暗示:我们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有共同的目标。就这样,领导用一系列有目的性的动作语言改变了对方姿态,消除敌意,产生了积极效果,谈正题时出乎意料地顺利。

(三)仪态语更能表达真情

仪态语在人际交往中也更能表达真情。如,许多场合,当人们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时,便会不由自主地表现为坐立不安或手足无措,张目扬眉或捶胸顿足,手舞足蹈等姿态;抑或熟人见面点头微笑,观赏节目热烈鼓掌,相爱的人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

(四)仪态语有助于树立美好的自我形象

仪态语有助于树立美好的自我形象。在社交礼仪的基本理论中,有一条理论就是首因效应,即交往过程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孔子在《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培根说: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粉饰之美,而形象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日本学者中岛孝志在他所著的《人际交往的33条铁则》中说:给人形成最佳的第一印象,要通过你的品性、知性、德性来说明问题。一般来说,给人第一印象较好的人大都具有以下共同之处:有风度、气质、沉着冷静;谦逊、温和,彬彬有礼,正直开朗,姿势端正。可见,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的好坏常常取决于气质和风度,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主要通过体态表现出来。

可见,仪态语的精华就在于自我形象中文雅的行为举止。仪态就是信息,一举一动都在表现自己的风度和品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