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茶礼仪
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
(一)中国茶礼仪类型
中国茶礼仪类型主要有:鞠躬礼、伸掌礼、叩指礼、寓意礼,与茶文化相辅相成。
1.鞠躬礼
中国茶礼仪中的鞠躬礼有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种,且根据鞠躬的弯腰程度可分为真、行、草三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2.伸掌礼
中国茶礼仪中的伸掌礼表示“请”。伸手时要求手倾斜,略向内凹,手心有含着小气团的感觉,手腕含蓄有力,同时欠身并点头微笑。
3.扣指礼
中国茶礼仪中的扣指礼是从古时中国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叩指即代表叩头。现代叩指礼为将手弯曲,用几个指头轻叩桌面,以示谢忱。
4.寓意礼
中国茶礼仪中的寓意礼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礼仪动作,最常见如下。
(1)凤凰三点头。用手提壶把,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向来宾鞠躬三次,以示欢迎。
(2)双手回旋。在进行回转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若用右手则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若用左手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斟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二)中国茶道简介
茶道指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成为饮茶人的行为准则。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言茶饮之人最宜精行俭德,即饮茶者应是操行谨慎、具有俭朴美德之人。现代中国茶文化研究学者陈香白也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中国茶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生活风俗、历史文化的各异,每个民族的茶道也各不相同。
1.昆明九道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又称迎客茶。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1)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2)洁具。迎客茶宜选用紫砂茶具,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多用开水冲洗,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3)置茶。视壶大小,一般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4)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成满。
(5)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6)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7)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8)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分,依次敬茶示礼。
(9)品茶。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以享饮茶之乐。
2.藏族酥油茶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常食腥肉、青稞之食,非茶不消,非茶不解。且茶是当地人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料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滋味复合,咸里透香,甘中有甜,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敬酥油茶是藏族人款待珍贵宾客的礼仪。
首先,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就是酥油。
其次,把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滤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
再次,在煮好的茶汤中加入适量酥油,也可根据需要加入炒熟或捣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等,最后放上少许食盐、鸡蛋等,用木柞在圆筒内上下抽打,当茶筒内发出的声音由“咣当咣当”转为“嚓,嚓”时,表明茶汤和佐料已融为一体,酥油茶就做好了。
3.维吾尔族香茶
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认为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且营养价值极高。他们在食主食馕时喜与香茶伴食。
制作香茶时,先将茯砖茶敲碎成小块,在长颈壶内加水七、八分满加热,当水刚沸腾时,抓一把碎块砖茶放入壶中,当水再次沸腾约5分钟时,将预先准备好的姜、桂皮、胡椒、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轻轻搅拌3~5分钟即成香茶。
4.蒙古族咸奶茶
喝咸奶茶是蒙古族传统饮茶习俗。清晨主妇第一件事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
蒙古族的咸奶茶多为青砖茶或黑砖茶,煮茶的器具是铁锅。制作时,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千克,烧水至刚沸腾时,加入打碎的砖茶25克左右。水再次沸腾5分钟后,掺入水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的奶稍加搅动,再加入适量盐巴。等到整锅咸奶茶开始沸腾时,咸奶茶就煮好了。
5.侗族、瑶族打油茶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侗族、瑶族喜欢喝油茶,凡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做油茶,亦称打油茶,主要经过四道程序。
首先选茶,根据各人口味而定,一是经专门烘炒的末茶;二是刚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
其次选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粑、笋干等,应预先制作好待用。
再次煮茶,生火待锅底发热,放适量食用油入锅,待油面冒青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入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即放水加盖,煮沸3~5分钟,即可将油茶连汤带料起锅盛碗待喝。
最后奉茶,主妇为客人奉上打好的油茶。
6.白族三道茶
白族散居在中国西南地区,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或亲朋宾客来访之际,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
白族三道茶中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各不相同。
第一道茶为“清苦之茶”,暗寓做人“要立业,就要先吃苦”的哲理。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烧沸的开水。随后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第一道茶经烘烤、煮沸而成,色如琥珀,焦香扑鼻,滋味若涩,故谓之苦茶,通常只盛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苦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同时,在茶盅中放入少量红糖,将煮好的茶汤斟入盅内八分满。第二道茶甜中带香,寓意“苦尽甘来”。
第三道茶为“回味茶”。煮茶方法与上同,但在茶盅中要放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小撮核桃仁,茶汤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应边晃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趁热饮下。第三道茶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寓意凡事要多“回味”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