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礼仪概论
语言礼仪指运用语言时应遵守的各项礼仪规范。
语言是一种符号,按其表达的方式,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有声语言(即言语);二是书面语言;三是无声语言。
(一)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指能发出声音的口头语言,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自然语言,是人类交际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思想信息传递媒介。
1.有声语言三要素
内容:说什么。
目的:为什么说。
方法:怎么说。
2.有声语言的特点
(1)直接性。
(2)生动活泼性。
(3)便捷性。
3.使用有声语言的注意事项
(1)保持语言的纯洁性。
(2)保持语言的简洁性。
(3)语言要大众化、通俗化。
(4)口语要有活性,富有灵活性。
(二)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书面语。
书面语的改革是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当书面语与口语脱节,违背语言发展规律时,书面语就得变革。书面语、口语两者既是一致的,但又有区别:
1.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从语言的先有起源和发展来看,先有口语,再有书面语,口语为第一性,书面语源于口语,是第二性。
如,人们能听到同时代的人交谈,听不到早先时期的人交谈,可是人们不仅能阅读浏览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赏析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因而,口语中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里得到长久保留。
2.使用条件
使用条件不同,口语和书面语也会出现一些差异。
书面语是用文字的形式来传递人们的思想、观点等信息,是写和看的语言,使用者能够用足够的时间进行推敲和琢磨。它要求句子结构完整、严谨、工整,符合语法规则和行文要求,并在恰当传递信息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达到“言尽意丰”的效果。口语是指通常说的语言,语速快,讲求效率,用词范围相对较窄,句子短,结构简单,有重复、脱节、颠倒等现象,经常出现哎、哦、嗯、呃之类的口语词。
(三)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有声语言(口语)的重要补充,又称态势语、体态语,通过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
1.无声语言的作用
(1)加强沟通、交流情感。
(2)补充、强化口语信息。
(3)某种情况下无声语言可以代替有声语言传达信息。
2.无声语言运用原则
(1)和谐。
(2)得体。
(3)自然。
(4)适度。
3.无声语言使用方式
(1)面部表情:眼神、表情等。
(2)手势技巧:握手、鼓掌等。
(3)体态语技巧:坐姿、走姿、站姿等。
(4)仪表礼仪:身材、容貌、服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