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交谈技巧
语言是思想的外化,在人际交往中,任何一种语言,除了表情达意的功能,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从宏观角度讲,得体、艺术的语言在政治、外交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体现了发言人的自身素质,还体现了这个国家的形象,对增进国家间的友谊、信任度、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角度讲,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恰当、得体的语言是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因此,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讲究一定的交谈技巧非常必要。
(一)与人保持适当距离
交谈通常是为了与他人沟通思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则要在交谈时注意保持与对话者适当的距离。从礼仪角度来讲,一般保持一两个人的“社交距离”为佳,既可以营造使双方亲切的气氛,同时给人以最舒服的主观感受。
(二)恰当地称呼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们对于称呼比较看重业已取得的地位。对有头衔的人称呼他的头衔,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仅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对于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但是,对于学位,除了博士外,其他学位就不能作为称谓来用。
(三)巧找话题
大学生与人交谈时需要巧找话题。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好话题的标准应至少有一方熟悉,有谈下去的可能;对方感兴趣,喜欢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寻找话题的方法很多,如即兴引入、投石问路等。
1.选择对方喜闻乐道的话题
在正式场合或非正式场合谈谈有关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风景名胜之类的话题,往往是比较轻松愉快和普遍能够接受的。每个人的志趣爱好不尽相同,对此必须充分注意。但要把握分寸,不要选择曲意奉迎、百般讨好他人的话题。
2.要回避对方忌讳的话题
(1)过分关心和劝诫,往往被认为干涉了他人的个性独立与自由。
(2)他人的私生活。不应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履历、收入及其他方面的家庭情况。
(3)令人不快的事物。色情与暴力之类的话题格调庸俗、低级,不宜谈及。
(4)他人的短长。议论家长里短、人际纠葛、他人美丑和胖瘦、其他同学的服饰与发型是非常无聊的。
(5)不要谈论自己不熟悉的话题。故弄玄虚、不懂装懂,往往会给人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不懂的应洗耳恭听,虚心请教。
3.巧妙安排
交谈开始时要保持冷静,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分析其当时的心境。听对方讲话时,应会判断对方的文化水准、表达能力、思维方式的程度等。如果和一个思维方式比较混乱的人交谈,要注意用引导的方式提示对方,使会话不要离题太远。
4.把握礼节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交谈的礼节要求可从以下5个方面加以把握。
(1)态度谦虚、诚恳。交谈时态度诚恳,言语得体、谦虚,说话恰到好处,不应事事都以自己的观点为准,对他人的意见横加指责。如,向同学表示祝贺时,说得十分动听,而面无表情,就显得不够坦诚,也会让对方觉得是在敷衍或虚情假意。
(2)神态认真专注。在倾听对方讲话时,忌眉脸愁苦或心不在焉地一边听一边翻手机、翻杂志、看电视、听音乐等。应神态专注,仔细聆听。同时,在他人讲话时,尽量不要中途予以打断,不仅干扰对方的思绪,破坏交谈效果,而且会给对方自以为是之感。如果确定需要打断谈话,应该在对方许可的情况下再讲。
(3)回应对方。交谈是几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若一方谈得兴高采烈,其他参与者应积极配合对方的情绪,必要时用语言,如,“好”“行”“是”等表示倾听认真,或用动作,如,点头、微笑等附和,不可漠然处之。同时,与人交谈时不应唱独角戏,让他人插不进话,尤其是交谈场合讲话比较少的尤其应照顾到,参与者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互相都有继续交谈下去的愿望。另外,在谈话中出现一些不愉快情况时,应及时转换话题,说一些对方熟悉的事物、擅长的活动等,缓和气氛。
(4)忌总用“我”字。交谈中,“我”是一个最常用的词,但若无限制地使用也会让他人反感,被认为太自我或武断。若把“我认为”换成“您认为如何”等效果会好很多。而且,一个懂礼仪、处事成熟的人不会在公众场合流露自我成见。
(5)学会使用敬辞。所谓敬辞,即是含有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际交往中,适时、恰当地使用敬辞,既能表示对对方的友好与敬重,又能使使用者显得高雅、有礼貌。
从敬辞的功能和意义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表谢意、感激、佩服,如拜谢、拜服、高见、高论等;
表希望得到对方指教,如赐教、候教、雅正、呈正、斧正等;
表询问,如请问、高寿、贵庚等;
表情态、动作,如恭候、奉陪、光临、拜望、惠存、笑纳、雅教等;
表请托,如烦劳、劳驾、拜托、赏光、鼎力、俯就等;
表尊称,如阁下、高足、仁兄、贤弟、大人、诸位等;
表歉意或请人原谅,如失敬、失迎、海涵、包涵等。
从表达形式上看,敬辞有口头和书面的两类。口头的敬辞,如拜托、赐教、借光、烦劳、奉陪、高见、阁下、恭候、请问等;书面的敬辞,如驾临、枉驾、钧鉴等。需要注意的是,口头敬辞可以作为书面敬辞在文章中使用,而书面敬辞除特殊情况外,很少用作口头敬辞。
☉经典案例
“无齿之徒”
有一次,建筑学家梁思成做“古建筑维修问题”的学术报告。演讲一开始,他就说:“我是个‘无齿之徒’。”满堂为之愕然。停顿了一下,梁思成接着说:“我的牙齿没有了,后来在美国装上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色的,略带点儿黄,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
元帅的脱帽礼
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子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即兴的幽默,使全场听众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