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语言的作用

一、无声语言的作用

无声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眼神、微笑、手势等。其作用如下:

(一)促进形成良好的“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称“最初效应”,指最初获得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事实上,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通过大量实践证明,首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际交往中,若彼此初次印象良好,心理状态就会出现兴奋,言谈也会积极主动,也会为之后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交际场合第一印象中,无声语言的作用尤为明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感觉印象的77%来自视觉,14%来自听觉,视觉印象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超过了其他器官,由外貌、表情、行为举止等构成的整体仪态给人的印象要比言语更直观和迅速。良好的无声语言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对方的信任,建立双方和谐融洽的关系。

(二)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人说出来的话,不单是靠它的内容来激发对方的思想和感情,这里有交谈者一副兴致勃勃的面孔,有表情,还有手势等人类在交际过程中,无声语言大多通过动态的、直观的形象,伴随着有声语言传递着各种信息,使有声语言诉诸听觉的同时,还具有了视觉的形象可感性,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活;无声语言可以调动、表现情绪,如,“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脸色凝重”等。

(三)替代有声语言交流

尽管有声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但无声语言也可以替代有声语言起到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的作用。在人际交往的许多时候,交谈人的身姿体态、举手投足特别是面部神情等,始终递送着各种信息,如,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个手势,交际双方就会明白互相要表达的意思。《诗经》中也有这样的句子:“言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不足,歌咏之。歌咏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见,许多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用态势语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