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着装的原则
着装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更体现着一种社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服饰所能传达的情感与意蕴不是用语言所能替代的。在社交场合,得体的服饰是一种礼貌,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影响着装效果的因素,重要的一是要有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当服饰遵循了TPO原则的时候,它才是合乎礼仪的,才能够给公众以可敬、可信、可亲的心理效应。
(一)着装的TPO原则
TPO原则是世界通行的最基本的着装原则,它要求人们的服饰应以和谐为美。着装不仅要与时间、季节相吻合,符合时令,还要与所处场合环境,与不同国家、区域、民族的不同习俗相吻合,要符合着装人的身份,更要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交往对象选择服饰,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活动的主体,其选配和穿着的服装直接影响着校园公众的心理,进而关系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因此,大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TPO的原则尤显重要。
“TPO”是Time、Place、Occasion三个英语单词的开头字母,意思是时间、地点、场合。
“Time”第一个含义是指每天的早上、日间和晚上三段时间的变化,第二个含义是指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第三个含义是指时代间的差异。对大学生而言,通常早上以室内教学活动安排居多,穿着可端庄大方,下午一般安排户外课程或实验课程较多,穿着则相对随便。除了一天的时间变化外,还应考虑到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条件变化对着装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夏天的服饰应以简洁、凉爽、大方为原则,拖沓累赘的装饰不合时宜。冬天的服饰应以保暖、轻快、简练为原则,穿着单薄会使人因寒冷而面色发青,嘴唇发乌,甚至出于本能缩肩拘背,以致无俊美可言。还有就是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节奏,过分复古(落伍)或过分新奇(超前)都会令人咂舌,并与大众拉大心理距离。
“Place”是指环境原则。不同的环境需要与之相协调的服饰。环境原则提出了再造形象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问题。针对大学生则为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交环境、约会环境、宴会环境及各种形态的休闲环境等。所以说,大学生服饰美首先应是与校园环境相融合的协调美,即使是形象的个性美也应体现在与环境氛围的和谐之中。
“Occasion”指服饰要与穿着场合的气氛相和谐,应包含Time、Place和What、How的含义,这其中包含了更多约定俗成的文化及生活积淀因素。目的原则在人物形象设计中还含意识目的、审美需求目的、个性化及大众化目的、时间目的、场合氛围目的以及主客观审美意象目的等。大学生参加面试或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着一套便服或打扮得花枝招展,会让别人感觉没有诚意或缺乏教养。一般说,大学生应事先有针对性地了解活动的内容和参加人员的情况,或根据往常经验,精心挑选和穿着合乎这种特定场合气氛的服饰。
(二)大学生着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1.着装应与自身条件相适应
选择服装首先应该与各自的年龄、身份、体型、肤色、性格和谐统一。大学生着装着重体现青春气息,朴素、整洁为宜,清新、活泼最好。若以过分的服饰破坏了青春朝气实在得不偿失。尤其是形体条件对服装款式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如,体型矮胖、颈粗圆脸者,宜穿深色低“V”字形领,大“U”型领套装,浅色、高领服装则不适合。而体型瘦长、颈细长、长脸者宜穿浅色、高领或圆领服装;方型脸者则宜穿小圆领或双翻领服装。
2.着装应与场合、交往目的对象相协调
着装应与场合、环境相适应。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着装应遵循端庄、整洁、稳重、美观、和谐的原则,给人以愉悦感和庄重感。面试求职时,符合所求职岗位的需要,要与所求职的工作性质和环境相一致,应该选择庄重、素雅、大方的服装,以显示出稳重、文雅,严谨的职业形象。男生不能穿运动服、牛仔服、夹克衫之类的休闲服装,应该穿西装配领带,价格不必太贵,但要烫平整;女生则宜西装套裙,长筒袜,高跟鞋。社交场合,着装宜庄重大方,不宜过于浮华。参加晚会或喜庆场合,服饰则可明亮、艳丽些。节假日休闲时着装应随意、轻便些,西装革履则显得拘谨而不适宜。外出郊游或校外爬山等活动时,着休闲装、便装更益于与同学之间沟通感情,营造轻松、愉悦、温馨的氛围。但不能穿睡衣拖鞋到大街上去购物或散步,那是不雅和失礼的。着装应与交往对象、目的相适应。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相处,更要特别尊重他们的习俗禁忌。
总之,大学生着装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体现“和谐美”,上下装呼应和谐,饰物与服装色彩相配和谐,与身份、年龄、肤色、体型和谐,与时令、季节环境和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