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礼仪(图5-2)
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除了使用语言、笑容、表情外,还应使用手势语。手势更能表达感情的礼节,其使用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手势礼仪是无声语言礼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站姿、坐姿、走姿等仪态礼仪之后更高的层次。作为仪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势应该正确使用。
(一)手势语的概念
手势语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主要通过手和手指活动传达语言信息。
手势表现的含义非常丰富,表达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复杂。如招手致意、挥手告别、拍手称赞、拱手致谢、举手赞同、摆手拒绝;手抚是爱、手指是怒、手搂是亲、手捧是敬、手遮是羞等。

图5-2 常见手势礼仪
一般而言:掌心向上表诚恳、尊重他人;掌心向下表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自卫,或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表引起他人的注意,或教训人。双手自然摊开表心情轻松、坦诚而无顾忌;以手支头表全神贯注或十分厌烦;用手成“八”字形托住下颏(ke),表沉思与深算;用手挠后脑、抓耳垂,表羞涩或不知所措;手无目的地乱动,表紧张,情绪难控;双手相搓,如果不是天冷,就是在表达一种期待;交谈时,双手插于口袋,表轻视或不信任。
小知识
常见手势语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含义
1.举大拇指
在中国,右手或左手握拳,伸出大拇指,表示“好”、“了不起”等,有赞赏,夸奖之意;在意大利、德国,伸出手指数数时表示数字“1”;在希腊,拇指上伸表示“够了”,拇指下伸表示“厌恶”“坏蛋”;在美国、英国等国,拇指上伸表示“好”“行”“不错”,拇指左、右伸则大多是向司机示意搭车方向;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与他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2.举食指
在多数国家表示数字“一”;在法国则表示“请求提问”;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在澳大利亚则表示“请再来一杯啤酒”。
3.“V”形手势
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倡导使用的,现在这个动作表示胜利。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伸手示数时表示二,不过,表示胜利时,手掌一定要向外,如果手掌向内,是贬低人、侮辱人的意思。在希腊,即使手心向外,如手臂伸直,也有对人不恭之嫌。
4.“OK”手势
“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英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了不起”的意思;在中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伸手示数时该手势表示“零”或“三”;在法国,表示“零”或“没有”;在日本表示“懂了”;在泰国表示“没问题”、“请便”;在韩国、缅甸表示“金钱”;在印度表示“正确”、“不错”;在突尼斯表示“傻瓜”;在拉美表示“下流”。
(二)几种常见的手势
1.直臂式手势
直臂式手势(图5-3)一般用以指示较远的方向。做手势的同时,应使用礼貌语“请往前看”或“请走到头”。
操作标准:将右臂由身体一侧抬起,手臂自然伸直,高度低于肩部;右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与店面成45°角;双脚V字步或丁字步站立;上身微前倾,与指示对象对视交流后,然后转向所指方向;左臂自然放于体侧或贴于臀部。
2.曲臂式手势(中位)
曲臂式手势(中位)(图5-4)多用于请他人上门、进电梯及宾客较多时的引导。做手势时,经常会礼貌地说“请进”“这边请”“里边请”等。
操作标准:以肘关节为轴,右(左)手会从腹前抬起。向右(左)摆动至身体右(左)斜前方,肘关节自然弯曲,以140°为宜;五指伸直并拢,手掌心自然伸直,手心向上与地面呈45°;双脚V字步或丁字步站立;身体略向前倾15°左右,另一只手下垂或贴于臀部;目视宾客,面带微笑。
3.斜臂式(低位)手势
斜臂式(低位)手势(图5-5)多用于请来宾入座或给来宾介绍物品时使用,伴随的礼貌用语有“请坐”“您请看”等。

图5-3 直臂式手势

图5-4 曲臂式手势

图5-5 斜臂式手势
操作标准:双手先从身体的两侧抬起,五指并拢,手心向上与地面呈45°;手臂高于腰部后再向下摆去,使大小臂成一斜线;身体略前倾,目光从来宾转向所指的位置。
4.引领手势(图5-6)
引领手势多用于引导宾客,伴随的礼貌用于是“请随我来”“这边请等。”
操作标准:走在宾客的左侧前方,保持两、三步的距离;上身稍向右转,侧身向着来宾,用余光注释来宾;左手臂自体侧45°伸出,自然伸直抬起,抬至小手指与胯骨平齐;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手掌与地面呈45°;引领距离超长时,应每隔三步回头关注一下来宾的跟进情况;遇到转弯或有障碍时,应及时提醒来宾注意。

图5-6 引领手势
(三)递接物品手势礼仪
递、接物品手势的礼仪规范如下。
1.递送物品
递送物品时双手应递物于人手中为宜。不便双手并用时,应采用右手。若双方相距过远,递物者应主动上前走近接物者,正面面对对方,将物品递交于他人。需要注意的是若递送物品为带尖、刃的物品,合乎礼仪的做法是应当使其朝向自己,或是朝向他处。
2.接取物品
当对方递过物品时,接取物品方应目视对方,用双手或右手接取。必要时,当起身而立,主动走近对方,再以右手前去接取,勿直接从对方手中抢取物品。
(四)鼓掌手势礼仪
鼓掌一般是表示欢迎、祝贺、赞许、致谢等含义的礼貌举止。
鼓掌的标准动作:用右手掌有节奏的轻拍左手掌的掌心。根据鼓掌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程度的鼓掌:
(1)应酬式。动作不大,声音也比较轻,时间不长,主要是一种礼貌性地表示。
(2)激动式。发自内心的,动作幅度比较大,声音响亮,掌声热烈。
(3)狂热式。表现出心情难以抑制,动作幅度、声音都特别大。
鼓掌也需要注意:鼓掌要注意时机;不要用语言配合;勿戴手套。
(五)手臂语
在人际交往中,手臂的姿态同样会透露人们的情绪变化。大学生要理解不同的手臂姿态的含义,读懂手臂所传达的信息,并正确使用。
1.交叉的双臂
双臂紧抱胸前是一种防御性的姿势,意味着使用者想要掩饰或想撤退,或感到很不自在,甚至是拒绝他人提供的任何立场等。
2.双手叉腰
如果双手放在臀部,肘部从身体两侧突出来,如人类学家戴思蒙德毛里斯所说,这是一种“拒绝拥抱的姿势”,也是一种非常自信、自立的表现,意为“离我远点儿”,或者“别跟我待在一起”。如果想在社交场合把他人排斥在小圈子之外的话,通过把一只手放在臀部的姿势来传达这个信息。
3.双臂打开
双手紧扣放在背后意味着坦诚,这种姿势是自信的表现。如,军人在稍息的时候常常双手握拢,放在背后放松。
小知识
双手摆放的秘密
1.藏起来的双手
如果某人在交谈的时候把双手藏起来,比如,放在口袋里说明他可能在隐瞒一些很重要的信息,一些不想示人的、对个人很重要的事情。
2.愤怒的双手
紧握的拳头往往意味着此人不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某人在交谈的时候握着拳头,一定在生气或者感到难过;大拇指藏在拳头里,通常感到很危险、害怕或者很担忧;在交谈的时候食指朝外指着,或者不停地快速动来动去,暗示内心埋藏着怒火。
3.诚实的双手
当某人很诚实的时候,手掌通常是手指伸直,手掌摊开。这是一种接受他人的手势,意味着此人愿意结识他人。摊开的手掌还意味着使用者较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反之,一个手背向外的人通常不太善于接纳他人,也不够坦诚,而且很孤僻、保守。
4.固执的双手
如果某人的大拇指僵直,其他手指伸得很直,或握成拳头,说明此人紧抱自己的观点不放。实际生活中,想让这种手势的人接受他人观点是非常困难的。
5.不耐烦的双手
人际交往时,有人在桌子上轻叩手指或者把手在桌子上敲得咚咚响,说明此人很不耐烦或者很紧张。或有人手里不停地拨弄东西,说明此人很缺乏安全感,很紧张,很不安,缺乏自信,需要摸着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觉得踏实。
6.有压迫感的双手
尽管人们内心的骚动不安可能在谈话中并不明显,可若指甲断裂,经常啃或者撕去手上的死皮,或双手绞在一起,不安地摆弄着什么东西,都是烦躁不安的表现。这些无意识的动作人们有压迫感的时候爱做,还可能意味着愤怒和沮丧。
7.感到很舒适的双手
双手紧握放在脑后,或者双手叉腰,且手部动作线条流畅,有力又沉着,都是表现自己的安全感,意味着使用者感到很舒服、自在。如果某人感到很舒服的话,这种感觉可以通过他的双手反映出来。
8.自信的双手
一个很自信的人经常会有反映自信心的很多手部动作。十指交叉拱成塔状就是一种表现自信的手势。教师、政治家、律师,以及那些传播信息的人常常会有这种手势。人们在谈判的时候也用这种手势。
(六)手势礼仪注意事项
不同的手势,表达不同的含意。在运用手势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区域性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意也有很多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
2.手势宜少不宜多
手势宜少不宜多。多余的手势,会给人留下装腔作势、缺乏涵养之感。在交际活动时,有些手势会让人反感,严重影响形象。比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咬指甲、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等。
3.忌指手画脚;双臂环抱;双手抱头;摆弄手指;手势放任。
4.运用手势礼仪时要与眼神、步伐、礼节相配合,才能使人感觉到大学生应有的热诚。
小知识
中国古代手势礼仪——作揖
作揖根据不同场合有不同用法,男性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称为“吉拜”,常用于过年等喜庆场合,反之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女性则反之,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1)作揖时,手掌在外,男性的手掌左手在外,女性则右手在外。
(2)男女为阴阳,阴为虚,阳是实。所以男性右手握拳,女性左手握拳。
(3)作揖时,抱拳晃动三下,类似磕三个头。
(4)右拳代表攻击,被左掌包盖,表示礼貌、善意、尊重,如同凶器不暴露一样。
(5)男吉拜:左手包在上;女吉拜:右手包在上,晃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