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教师交往礼仪
古语云“师同父母”、“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教师是大学生感悟人生、获得知识、学有所成的引路人,与教师的交往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受教师教诲的大学生,在与教师交往过程中应热爱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严格遵循有关礼仪规范。
(1)为教师作好课前准备。如擦干净黑板、讲台、搬教学仪器等。
(2)教师宣布上课,班长喊“起立”,同学起立站好对教师行注目礼;教师宣布下课,教师向同学告别说“同学们再见”,同学向教师告别说“教师再见”,待教师离开课堂,同学再自由活动。
(3)同学起立向教师问候时姿态要端正。具体要求如下。
1)头正,双目平视,嘴角微张,下颌微收,面容平和自然。
2)双肩放松,稍向下沉,人体有向上的感觉。
3)躯干挺直,做到挺胸、收腹、立腰。
4)双肩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指贴拢裤缝。
5)双腿直立,并拢,脚跟相靠,脚尖分开成60度。
(4)情绪饱满,集中精神,积极思考,配合教师上好每一堂课。
(5)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应该站起来回答,答不上来的问题应说:“老师,对不起,我还没考虑好”;有疑问向教师提问,应事先把请教的问题考虑清楚,以便明确地向教师提问;请教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述,若遇到观点不同,可用征询语气委婉地说出自己想法,谦虚地与教师探讨。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有异议时,最好下课后单独找教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若非提不可也要注意场合和方式,态度要诚恳,谦虚恭维,不可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授课计划。
(6)教师布置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教学效果的反馈,学生应该按时、认真、独立完成各项作业,并认真体会教师在作业上细心批改之处。
(7)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并认真的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若教师的批评与事实有出入时,要在教师讲过后平心静气地加以解释,或在事后寻找适当的场合、时机加以说明。若与教师发生矛盾,不要顶撞教师,更不要在课下散布对教师不满的情绪,发泄无理言辞。
(8)上课迟到的同学应先在教室门外喊“报告”,待教师允许后进入教室,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
(9)对教师的相貌和衣着不要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