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肢体语言

八、肢体语言

人类的肢体语言是一种在各种场合、任何环境下交流具体信息的动作、手势和习惯的结合,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讲应该好好学习

(一)倾斜

身体朝前倾斜,双腿向后缩,表喜欢或感兴趣。当不喜欢或者很不舒服的时候,肢体会向后倾斜。

(二)模仿

想知道自己对他人是否有吸引力,只要看看他们是否模仿你的动作就行了。如果彼此模仿对方的肢体语言,那么有可能其中之一或者两个人对对方都有好感。模仿他人的意思是希望像对方一样。

(三)耸肩

耸肩意味着撒谎,不坦率,或者觉得无所谓。正在撒谎的人往往会有快速的耸肩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耸肩不是敌意的,而是下意识里在努力表现得很镇定,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这种效果。

(四)大学生自信的肢体语言

使用增强自信感的4个肢体语言,能够快速提升大学生的魅力和吸引力。

1.脸上保持微笑

笑容能够展现一个人的特质,当一个人微笑的时候,通常意味着快乐和自信。微笑不仅是一种强大的交际工具,但同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微笑来表达喜欢与否,而不需要用有声语言讲太多。

2.挺胸收腹背挺直

走路时人的身体仪态能够展现出各自的性格,身姿挺拔、昂首挺胸、腰杆挺直是自信的体现。但步伐摇晃者往往自我没有安全感,害怕周围的世界;行走速度缓慢的人则非常注重细节;有节拍的人倾向于被关注;走路轻者往往过于体贴,竭力避免冲突。

3.使用手势

大学生也可以利用手势表明自信,学习如何将其纳入沟通中,不要坐立不安或不稳地的运动,放松,在交谈中强调某些词时可以加一些自然的手势,让人知道你如何表达自己,如何感觉舒适。

小知识

交谈时的体态语

在交谈中出现一些表情、动作,往往是人们对交谈感兴趣或是厌倦的真实反映。

1.积极的身体语

当对方对交谈产生兴趣,就会用以下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1)脸颊微微向上升。这是对方开始感兴趣的迹象,一般对于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人们都渴望听得一清二楚。

(2)眼睛眯起来并变细。这是对方思考的一种表现。他不但在仔细地听你讲话,而且大脑中也不停地随之活动。

(3)嘴角向上扬,嘴时常半闭半开。嘴角向下,是一种轻视或者不屑的表情;嘴唇紧闭,表明他对你的话题不想参与;当嘴角向上扬时,表明他的兴趣被你调动起来了;而半开嘴巴时,表示他想和你一起讨论某个话题。

(4)肩部保持平衡。对方坐立时,两肩不平,是一种疲惫的表示;肩部平衡,表明他的精神很好,对你的话题不厌烦。

(5)对方眨眼次数减少,睁大眼睛。频频眨眼表明不耐烦,眨眼次数减少,表明他已经被你的话题所吸引。突然睁大眼睛,是他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

(6)身体略向前倾。这是“倾听”的代名词,一个人专注听他人交谈时,身体便会略向前倾,以求听得仔细一些。

(7)频繁同交谈人配合。对方已积极地参与进来,还会频频回答“嗯”,或者表示赞成地点头。

2.消极的身体语

以下身体语言表明对交谈反感或是厌倦。

(1)跷起二郎腿,并将跷起的脚尖对着他人。

(2)打哈欠,伸懒腰。

(3)修指甲、挖耳朵、抠鼻子。

(4)摆弄手指。

(5)频繁地看表。

(6)手在脑后交叉。

(7)交叉双臂紧抱在胸前。

(8)双腿叉开。

(9)开始揉眼、搔头发。

☉经典案例

(一)“OK”手势

一位美国的工程师公司派到他们在德国收购的分公司,和一位德国工程师在一部机器上并肩作战。当这个美国工程师提出建议改善新机器时,那位德国工程师表示同意并问美国工程师自己这样做是否正确。这个美国工程师用美国的“OK”手势给以回答。那位德国工程师放下工具就走开了,并拒绝和这位美国工程师进一步交流。后来这个美国人从他的一位主管那里了解到这个手势对德国人意味着等人。

(二)演员的价值

在一次小型的联欢会上,观众席上有一位女士问一位演员:“听说你在全国笑星中出场费是最高的,是吗?”这个问题让人为难:如果做出肯定性的,那会有许多不便,如果确有其事,他也就不好做出否定的回答。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他出了如下的回答。

他说:“您的问题提得很突然,请问您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大连一个电器经销公司的。”那位女士说。

“你们经营什么产品?”。

“有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等。”

“一台录像机卖多少钱?”

“四千元。”

“那有人给你四百元你卖吗?”

“那当然不能卖,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那女性非常干脆地回答他。

“那就对了,演员的价值是由观众决定的。”

(三)长江的宽度

清朝张之洞新任湖广总督时,抚军谭继洵在黄鹤楼设宴为张接风,并请了鄂东诸县父母官作陪。席间,大家聊起了长江,没想到谭张二人为了长江到底有多宽的问题争论起来。谭说五里三,张说七里三,两人各执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承认对方是对的。这时,坐在末座的江夏知事陈树屏站了起来,于是二人便让陈作答。陈略作思考,朗声答道:“长江的宽度,水涨七里三,水落五里三。二位大人说得都对。”一句话说得谭、张二人均抚掌大笑,赏了陈树屏20锭大银。

(四)纳粹间谍现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著名反间谍专家奥莱斯特·平托上校使一狡猾的纳粹间谍现了形。

当时盟军部队已经进入比利时,德军仓皇溃退。一天,两名士兵在驻地附近逮捕了一个叫艾米里约·布朗格尔的人。平托上校感觉到:这个人的穿着和谈吐虽然是典型的北方农民,口音也是地道的瓦隆地区(比利时某地区)的土音,但他粗壮的颈部和魁梧的运动员体型,与当地常见的惰性十足的人截然不同,于是决定对他进行审讯。

第一次审讯:

问:你是农民吗?

答:过去是,现在不是。德国鬼子抢走了我的牲畜,杀死了我的家人。

问:会数数吗?

答:数数?

问:对,把桌上这盘豆子数一数吧。

答:一、二、三……(慢慢地用法语数)

在第一次审讯中,上校未发现任何破绽,但仍不气馁,决定进行第二次审讯。这次审讯换用了特殊的方式:他派人在布朗格尔的住处放了几捆草,一个士兵点着了后,烟从门的下面进到了屋里,值勤的士兵用德语大喊:“着火了!”布朗格尔惊醒,动了动,又睡了。接着平托上校用法语大声喊道:“着火了!”布朗格尔一下子跳了起来,绝望地敲打着门。这一次,上校仍未发现破绽。

第三次审讯,上校又用了新的方案。在布朗格尔被带来时,上校拿起一支从他身上搜出的铅笔。

问:你带这个干什么?

答:不就是支铅笔吗?

问:用他来写情报?

布朗格流露出不屑回答的表情。

“可怜的家伙。”上校用德语向身边的军官说,军官也用德语反问:“为什么?”上校说:“他还不知道明天上午就要被绞死,已经21点了。他肯定是个间谍,不会有别的下场。”

上校一边说一边用眼睛斜视桌布朗格尔,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喉头。但布朗格尔没有任何表示,他以神态证明自己不懂德语。很明显,第三次审讯没有结果,到此为止,上校几乎绝望了,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判断。但直觉让他进行最后一次审讯——第四次审讯。如果再没有突破,就决定立即释放了。

最后一次审讯是这样进行的:当布朗格尔像平时一样走进平托上校的办公室时,上校装作正看一份文件,看完后拿起铅笔在上面签了字,然后抬起眼睛突然用德语对布朗格尔说:“好啦,我满意了,你自由了,现在就可以走了。”布朗格尔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动了动肩膀,像是卸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眼睛放着光,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空气。当他发现平托上校嘲笑的眼光时,一切都已经晚了,身后的士兵已紧紧地抓住了他。

(五)微笑的魅力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空姐给他倒一杯水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衡飞行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

十五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平衡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她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当空姐来到客舱,看见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眼前,微笑着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了?”空姐手里端着水,心里感到很委屈,但是,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不合作的样子,并不理会空姐。

临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此时空姐心里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职业道德,显得非常有礼貌,而且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出什么意见,我都会欣然接受您的批评!”那位乘客脸色一紧,嘴巴准备说什么,可是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等到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本以为这下完了,没想到,等她打开留言本,却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相反,这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是什么使得这位挑剔的乘客最终放弃了投诉呢?在信中,空姐读到这样一句话:“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的这趟航班。”

(六)忍让的气度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一次外出散步,在小路上迎面碰上一位曾对他的作品提出过严厉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盛气凌人地对歌德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歌德却答道:“而我正相反!”笑容可掬地为对方让路。歌德的忍让、机智和幽默不仅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

【注释】

[1]达尔文著,周邦立译:《人类与动物的表情》,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