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绿萼梅

014 绿萼梅

《绿萼梅》

宋·范成大

朝罢东皇放玉鸾,霜罗薄袖绿裙单。

贪看修竹忘归路,不管人间日暮寒。

初雪清晨,独自漫步竹林中,忽闻浓郁香味扑鼻而来,抬头见皑皑白雪中几朵绿萼梅傲立枝头,分外娇艳。梅花历来被视为不畏强权、勇于抗争和坚贞高洁的象征,古人常把松、梅、竹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经常出现在文人骚客的文章中,用来寓意作者的高洁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或许只有身处此景,才能体会到前辈之意吧。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绿萼梅,中药名,又名春梅、干枝梅、乌梅;冬末至次年早春采摘初开放的花朵,晒干,入药以白梅花为主;属于蔷薇科杏属梅花的一种,为乔木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及台湾地区,主产于江苏、浙江,现湖南、四川、湖北、江西等地均有分布。笔者早年随父亲到江浙沪一带游玩时,父亲常常向我提及此花,这也是他最喜爱的花之一。他说,做人就应该像绿萼梅那般高洁、坚强及谦虚。那时我还小,远不能体会话中深意,总认为绿萼梅的花瓣小小的,单生或偶有2朵同生于1芽内,略显小气。它香味偏浓郁,花先于叶开放;花梗短,常无毛;花萼通常为红褐色,有些为绿色或绿紫色,虽十分耐看,但在我稚嫩的眼里却无法读懂它的特别,所以,父亲总笑我,说我看问题过于表面及肤浅。如今,他已过世,再次翻阅此花相关典籍记录,才知他洞察事物能力匪浅。

绿萼梅喜光,宜长于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过阴时树势衰弱,开花稀少甚至不开花。虽喜温暖气候但十分耐寒,喜较高的空气湿度,有一定抗旱性,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喜湿润而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时易烂根死亡。正是因为此花既挑剔又随和的性格,才成就了它临床广泛的实用价值。

《中药大辞典》记载,绿萼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胃、肺经,入药以花为主,花黄白、萼绿、小朵,功效为疏肝解郁、开胃生津、调畅气机,主治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绿萼梅开胃解郁,取梅入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难怪每于初夏时,父亲总爱以此花入茶,取3~6 g,蜂蜜适量,用沸水浸泡,那浓郁的花香和清甜的味道,使得炎炎夏日里焦灼的情绪顷刻和缓。

当然,它远不止这些功效,生活中有人以鸡蛋配伍制作梅花蛋,常以鸡蛋1个,一端开孔,放入7朵绿萼梅,封口,饭上蒸熟,然后去梅花食蛋,每日1个,连服7日,可疏肝理气散结,用于瘰疬经久不消。也有老人常以粳米30~60 g,煮成稀粥,加绿萼梅3 g,再煮至花刚熟即成,一次服用,可助脾胃清阳之气上升,粳米养胃气。其用于素体脾胃虚弱,湿犯脾胃则清阳之气不升,所致胃脘部胀闷、食欲减退者,效果颇佳。

的确,若非再次深入了解,很难知道这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功效,我想父亲那时不只是让我学习它坚强、谦虚的品性,更是告诫我要做像绿萼梅一般的“花中君子”吧。

(孙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