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夜合花

027 夜合花

《夜合花》

清·纳兰性德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花荣。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

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纳兰性德邀请好友梁佩兰、姜宸英、顾贞观、吴刘雯等在自家庭院中的渌水亭相聚。时值庭中的两棵夜合树繁花似锦,众人在觥筹交错之余,便以夜合花为题,各赋诗一首。写此诗时,纳兰性德已身患寒疾,曲终人散后,寒疾复发,迁延七日,竟溘然长逝,此后诗中所绘之夜合花,便成众人之谜题。

其原因是有夜合花之名的花至少有3种:一种是豆科属植物合欢花;一种是卫矛属的卫矛;还有一种是木兰属的夜香木兰。合欢盛夏开粉红花,其小叶相对而生,朝开暮合,故名“夜合”;卫矛初夏开小白花,昼开夜闭,故名“明开夜合”;夜香木兰夏季开花,晓开夜合,故亦有“夜合”之名。合欢的“夜合”是叶合,卫矛和夜香木兰的“夜合”是花合。那么,究竟哪一种是纳兰性德诗中所写的夜合花呢?

夜合花,花朵略呈伞形、倒挂钟形或不规则的球形,长2~3 cm,直径1~2 cm,表面为暗红色至棕紫色。萼片3片,长倒卵形,长约1.5 cm,宽约8 mm,两面有颗粒状突起。花瓣6片,倒卵形,卷缩,外列3片较大,长约2 cm,宽约1.2 cm,外表面基部显颗粒状突起,内表面光滑。质厚,坚脆。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呈莲座状。雌蕊由7~8个心皮组成,离生,心皮狭长棱状,紫褐色或棕褐色,有小瘤状体。留存的花柄为黑褐色。气极,芳香,味淡。以花朵完整、芳香气浓者为佳。

夜合花生于常绿阔叶林中,花期在夏季,在广州几乎全年持续开花,果期在秋季,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云南、台湾等地,华南各地多有栽培。在重庆读大学时,校园外的道路两旁种满夜合树,夏季花开时香气四溢,甚是好闻,加之树下常有几对情侣嬉戏,你侬我侬,让人顿时心生羡慕之情。对呀,那个时候的爱情不正像这夜合花一样愉悦、亲密吗?

夜合花在中医学中常被指为合欢皮,其不仅是跌打损伤良药,还有行气祛瘀、止咳止带之功效,用于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痛、症瘕、失眠、咳嗽气喘、白带过多等多种疾病。《广东中药》记载:“治肝郁气痛。”《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合欢皮,味甘性平,无毒,入心经,主五脏,利心志,杀诸虫,消痈肿,续筋骨,令人欢乐无怒,轻身明目。花主小儿撮口(脐风三证之一,以唇口收紧、撮如鱼口为特征,多由于断脐处理不善,风邪入侵所致),煎汤洗拭;跌打伤疼,热酒调下。”

中医认为,合欢味甘,何以独入心家?乃《内经》所谓“以甘泻之”之说也,心之所胜,而痈疮诸患为之自患矣。其叶细细相并,至夜至则合,又名夜合,似绒拂可爱,俗又谓之乌绒。所谓夜合之谜,不得而知。

(孙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