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枇杷

017 枇杷

《山枇杷》

唐·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跟爷爷坐在院中的大树下乘凉,爷爷摇着蒲扇讲述过去的故事,母亲端来一盘黄灿灿的枇杷,剥去皮一口咬下,一股清甜在口腔中绽放,不禁让我回忆起第一次吃枇杷的时候……

大约十年前,作为一个北方人,第一次来到重庆,还没有适应重庆独特的气候。一个周末午后,远嫁重庆的姐姐带我出去玩耍,傍晚时分,天气突然变得昏暗起来,不一会儿就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姐姐淡定地从包里拿出了雨伞撑开,并告诉我在这里要养成随时带伞的好习惯,我纳闷,好好的天气怎么说变就变。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身披塑料雨衣坐在路边,面前放着一个背篓,里面还有一些没有卖完的黄色小水果,看着老奶奶坚定的样子,估计不卖完这筐水果也不打算回家了,最后姐姐将老奶奶筐中的水果全数买了下来。那是我第一次见新鲜的枇杷,黄灿灿的皮挂着雨水,闻起来清香,吃起来甜度刚刚好,简直是多一分腻、少一分淡。我因为贪吃,当天晚上腹痛难忍,不断地往返厕所。在那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吃过枇杷。

古人也有很多描写枇杷的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戴复古在《初夏游张园》写道:“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诗人用“一树金”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枇杷成熟时的颜色。枇杷浑身都是宝,其肉不仅营养丰富可食用,还可入药;其核、叶也有药用价值。

枇杷味甘、酸,性凉,归肺、脾经,主要功效为润肺、下气、生津止渴,主要用于肺燥咳喘、吐逆、咽干及烦渴等症状。枇杷润肺止咳的功效甚好,常配伍百部、白前、桔梗、桑白皮等中药以降气化痰、润肺止咳。枇杷叶可以降胃止呕、泄热降苦、下气降逆,为止呕之良品,可治疗各种呕吐呃逆,比如孕妇在孕早期吃少量枇杷可以改善恶心呕吐的症状。枇杷核味苦,性平,归肝、肺经,有化痰止咳、疏肝行气、利水消肿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水肿等症状。

枇杷果富含纤维素、果胶、胡萝卜素、苹果酸、柠檬酸、钾、磷、铁、钙及维生素A、维生素C、丰富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但也要注意,一定要待枇杷熟透了食用,正如《本经逢原》记载:“必极熟,乃有止渴下气润五脏之功;若带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满泄泻。”这说明若枇杷没有熟透,反而容易伤肝损脾,令人腹痛腹泻。

(孙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