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石楠叶
《石楠》
唐·司空图
客处偷闲未是闲,石楠虽好懒频攀。
如何风叶西归路,吹断寒云见故山。
司空图(837—907年),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的诗作常描绘于山水田园中的闲情雅致,此诗中的石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石楠树不仅容易种植,生命力顽强,成活率高,且价格便宜,一年四季常青,观赏性强。它不仅可以驱蚊还能净化空气,再加上十分好打理,现在许多大学会选择种植石楠,石楠花开放时一朵朵小白花紧簇,很是好看,但它盛开时散发的气味独特,应该可以说绝对算不上好闻,导致人们常常走在路边会“未见其花,先闻其味”,不过即使这个气味难以接受,但它并不会对人体有伤害。石楠除了作为观赏植物,它的木材、种子可作为原料制作工业、生活材料,而石楠的叶子本身也是一种中药——石楠叶。
石楠叶,又称千年红、笔树、石眼树、扇骨木等,石楠以前被称作“石南”,早在汉末成书的《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它是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叶子。石楠干燥叶呈长椭圆形,先端尖或突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密的锯齿,齿端棕色,但在幼时及萌芽枝上的叶缘具芒状锯齿,叶较厚,革质而脆。多分布于我国东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其四季常青,全年皆可采收,采收后晒干即可。
石楠叶味辛、苦,性平,有小毒,归肝、肾经,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6~12 g煎汤,或适量入丸散剂,外用常研末撒或吹鼻。基本功效为祛风补肾。用于风湿筋骨痛、阳痿遗精,属于祛风湿药物。《神农本草经》说到石楠叶:“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证治准绳·疡医》卷二记载的骨碎补丸中骨碎补、补骨脂、熟地黄、川当归、续断、黄芪、石斛、牛膝、杜仲、萆薢、附子、白芍药、川芎、菟丝子、沙参、羌活、防风、独活、天麻与石楠叶同用,滋补肝肾与祛风除湿的药物共用,善治久漏疮,败坏肌肉,侵损骨髓所致的痿痹。石楠叶的经验方很多,如因其祛风湿作用较强,可与白芍、川芎、白芷等药物共同治疗头痛;也可与桑寄生、杜仲、鹿茸等同用治疗风湿日久兼见肾虚。《医林纂要》评论其“润肾补肝,壮命门火”,它可与杜仲、补骨脂、菟丝子、鹿茸等合用起到补肾助阳的作用。其单品外用时,研末吹鼻可治疗咳嗽,或者适量研末酒煎,去渣,温服,可治疗皮肤瘙痒。
石楠叶阴虚火旺者忌用,这时身体本就阴难以敛阳,再服能够助肝肾阳气的石楠叶,则火更旺阴更虚。《药性论》提到石楠叶“恶小蓟”,两者合用会降低疗效,应尽量避免两者同用。此外石楠叶是有小毒的,服用时要注意用量,不可多用,以免引起毒副作用。
(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