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 胡椒

056 胡椒

《咏胡椒》

明·王恭

结实重番小更繁,中原无地可移根。

自从鼎鼐调和去,姜桂纷纷不共论。

胡椒,别名白胡椒、黑胡椒,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实。秋末至次春果实呈暗绿色时采收,晒干,为黑胡椒;果实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日,擦去果肉,晒干,为白胡椒。胡椒属热带温湿型植物,适合生长于年平均温度22~28℃及年降雨量1800~2800 mm的地区,尤其喜生长于荫蔽的树林中。生长慢,耐热、耐寒、耐旱、耐风、耐剪、易移植,不耐水涝。栽培土质以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排水、光照需良好。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黑胡椒呈球形,直径3.5~5 mm,表面黑褐色,具隆起网状皱纹,顶端有细小花柱残迹,基部有自果轴脱落的疤痕。质硬,外果皮可剥离,内果皮灰白色或淡黄色。断面黄白色,粉性,中有小空隙。气芳香,味辛辣。白胡椒表面灰白色或淡黄白色,平滑,顶端与基部间有多数浅色线状条纹。

胡椒味辛,性热,有毒,归胃、大肠经,功效为温中散寒、下气、消痰,主治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属温里药。胡椒的药理作用如下: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胡椒所含胡椒碱具有抗惊厥的作用,还具有镇静和加强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的中枢抑制作用。

2.降血脂的作用:胡椒酸甲酯能有效抑制血清总胆固醇的增加,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排泄的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胡椒有升压的作用,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4.抗寄生虫的作用:胡椒果实中所含的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杀灭犬弓蛔虫的作用,所含的胡椒醛、胡椒碱和胡椒油碱B对果蝇幼虫发育有抑制作用。

5.利胆、抗炎的作用:黑胡椒、胡椒碱可使胆汁分泌增加,固体物质减少。

因此,临床上胡椒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治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可单用,研末入猪肚中炖服;或与高良姜、荜茇等同用。

2.治反胃及不欲饮食:可与半夏、姜汁为丸服。

3.治脾胃虚寒之泄泻:可与吴茱萸、白术等同用。

4.治痰气郁滞,蒙蔽清窍的癫痫痰多证:常与荜茇等分为末服。

胡椒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还能发挥更多的作用。

1.胡椒配半夏:胡椒辛热纯阳,善除胃肠冷气,下气行滞,宽中快膈;半夏辛温燥散,善降逆和胃止呕。两药配伍,可增强降逆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胃气上逆之翻胃及不思饮食等。

2.胡椒配吴茱萸:胡椒温中散寒之力较弱;吴茱萸散寒止痛之力较强。两药配伍,可增强温中散寒、温胃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等。

3.胡椒配白术:胡椒辛热,长于温中散寒;白术甘温,善于健脾燥湿。两药配伍可增强健脾燥湿、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运之泄泻等。

4.胡椒配荜茇:胡椒长于温中散寒,下气消痰;荜茇善于温中散寒,下气止痛。两药配伍既可增强温中散寒的作用,又具有下气行滞、消痰宽胸的作用,适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呃逆、泄泻等,又可用于痰气郁滞、蒙蔽清窍的癫痫痰多之证。

5.胡椒配高良姜:胡椒长于温中散寒,下气行滞;高良姜善于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两药配伍可增强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胃寒冷痛、呕吐等。

胡椒适宜胃寒反胃、呕吐清水、心腹冷痛、泄泻冷痢、食欲不振、慢性胃炎、胃内停水者以及感受风寒或遭受雨淋之人服食。胡椒与鱼、肉、鳖、蕈诸物同食,可防食物中毒。胡椒功效虽然很多,但也不可多食,孕妇慎服。凡阴虚有火、内热素盛、干燥综合征、糖尿病以及咳嗽、吐血、咽喉口齿目疾和痔疮患者忌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高血压患者也不宜使用。

(杨倩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