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 白芍

033 白芍

《桐庐方正父家藏唐翰林画白芍药予来领郡事因》

宋·范仲淹

治乱兴衰甚可嗟,徒怜水调诉荣华。

开元盛事今何在,尚有霓裳寄此花。

白芍,别名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呈放射状。白芍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各地均有栽培。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有毒,归肝、脾经,功效为柔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药理研究表明,白芍有解痉、镇痛、抗炎、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其应用较广泛,有的学者认为许多作用类似人参。野生品种与栽培品种作用相似。对中枢有抑制作用,可解热降温、镇静催眠,具有解痉、抗炎、抗溃、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耐缺氧、降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保肝、抗诱变抗肿瘤、抑制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神经接头去极化等作用。

白芍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具有更多的功效:

1.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

2.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白芍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3.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白芍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4.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白芍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

6.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

7.治金疮血不止,痛:白芍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

8.治脚气肿痛:白芍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

9.治风毒骨髓疼痛:白芍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

白芍虽好,但虚寒腹痛泄泻者需慎服。

(孙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