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瞿麦
《道桐庐有诗示成季》
宋·林光朝
此是滩头处士家,我从何日离天涯。
木棉高长云成絮,瞿麦平铺雪作花。
说到瞿麦,想起多年前,那时候我还处于“认字认一半”的时候,一度将“瞿”字错误地读作“zhái”,不知道你有没有因此闹过笑话呢?“强瞿”一词使我觉得很诗意,源自李时珍《本草纲目》:“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此物花、叶、根皆四向,故曰‘强瞿’。凡物旁生谓之瞿,义出《韩诗外传》。”言归正传,我们来认识一下瞿麦。
瞿麦是石竹科植物瞿麦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瞿麦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神农本草经》记载:“瞿麦,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名麦。生川谷。”此物四通八达,利水之功甚佳,主要功效为利尿通淋、破血通经。正如《本草备要》所说:“降心火,利小肠,逐膀胱邪热,为治淋要药。”瞿麦是临床上治疗淋证之要药。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此“淋”非彼“淋”,这里的淋证是中医疾病的命名,是指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疾病。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病理因素为湿热。瞿麦能走小肠导热通窍以利小便,治疗淋证涩痛,实为利水通淋之佳品,破血散结之良药。另本品能活血通经,适于瘀血阻滞胞宫之闭经、月经不调等症。
众所周知,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随证选方,故临床上药物之间的配伍也是极其重要的。比如临床上治疗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瞿麦常与萹蓄、栀子、滑石、甘草同用;治疗血淋尿血涩痛,瞿麦常与白茅根、旱莲草、车前子、木通同用;治疗血瘀闭经,瞿麦常与丹参、赤芍、益母草、桃仁、红花同用。
瞿麦也因其花朵艳丽和花期较晚的特点,常被古代文人墨客歌颂以寄托内心情谊。开篇的诗句以及宋代林亦之的《陈仲罕母挽词》“最苦哀箫老松下,漫漫瞿麦雪平田”等诗句,均以瞿麦花作为寄托之物,感慨岁月的过往,倾诉心中种种情愫。盛开的瞿麦花是很漂亮的,姹紫嫣红,色彩斑斓,花瓣自由伸展,看似凌乱却不失美感,仿佛一位自由、独立的少女在跳舞,尽显自信与美妙,难怪引得古人争相为其倾情。瞿麦花的花语是思慕、大胆地爱。据说,很久以前有人独自在山野、河边间抚触娇艳的瞿麦花,心中满是对暗恋之人的思念,在那以后,他在自家院中种植了瞿麦花,以表相思之情。只是不知后来他有没有将这份思念告知那位苦苦相思的人,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呢?
(孙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