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通草

120 通草

《酬马大夫以愚献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而寄别之作》

唐·刘禹锡

泥沙难振拔,谁复问穷通。

莫讶提壶赠,家传枕曲风。

成谣独酌后,深意片言中。

不进终无已,应须荀令公。

本诗全文采用朴实的叙述手法,叙述了通草名字的寓意即通拔。那么,通草是什么呢?

通草,又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通草呈圆柱形,长20~40 cm,直径1~2.5 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5 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无臭,无味。通草的炮制需除去杂质,切厚片。

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经。功效为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用量:3~5 g。需注意孕妇慎用。通草需置干燥处贮藏。

通草适合气阴两虚、中寒、内无湿热的人群。

通草用法指导: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水肿者,可与茯苓皮、泽泻白术等配伍,以增渗湿利水之效;产后气血不足、乳少、乳汁不通者,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当归等配伍,以增补虚下乳之功;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之症,但气味俱薄,作用缓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于治湿温病症,可配伍薏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用于乳汁稀少,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汤服。

(彭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