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甘草
《再和元礼春怀十首》
宋·黄庭坚
双盘锦带丁香结,窄袖春衫甘草黄。
旧赠恐能开宝匣,新年时候梦残妆。
甘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绝对不算少见,可以制成调味料使用。比如有些重庆的火锅底料中就可以见到甘草的身影;在酿造啤酒时,为了让啤酒颜色加深,酒香更浓,工厂会使用甘草以及其浸膏;在制作香烟时甘草还可作为甜味剂;它还能充当制作巧克力的乳化剂。在化工、印染等方面,甘草也有广泛的应用。在作为中药时,甘草的作用也同样十分广泛,陶弘景就将甘草尊称为“国老”,在古代的方剂中甚至有“十方九草”的说法,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大部分处方都用到了甘草。那么,甘草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甘草,又称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皮草、棒草,是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一般在春、秋季采挖,需去除须根并干燥。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胃、脾、肺经,功效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法用量:煎汤服2~10 g。《本草汇言》提到“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著名的益气健脾方剂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到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善治脾胃气虚证。在治疗心气不足时,不得不说到炙甘草汤这个经典方,虽说名字带有炙甘草,但方子的君药实为生地黄且重用,意在滋阴养血,配有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阿胶、麦冬、麻仁滋心之阴血,桂枝、生姜温通心阳,再加清酒助行药力,本方气血阴阳并补,心脾肺肾兼调,能治疗心脉失养之虚劳心悸。甘草又入肺经,善治咳嗽,可与桔梗、麦门冬共同使用组成甘桔汤(《疡医大全》),功效清热化痰,养阴排脓。味甘能缓,故甘草还可用于挛急疼痛的症状,与同样能缓急止痛的芍药一起,共成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功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甘草又可解热毒及药食毒,单用甘草煎服即有效。此外《药类法象》评价甘草“调和诸药相协,共为力而不争”,它用在药性猛烈的方剂中,能够调和诸药的药性,所以即使症状不是甘草所能治,我们常常能见到方剂里带有甘草,很多都用到其“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的作用。
即使甘草性味平和,用途如此广泛,也不能盲目使用。它甘缓助湿,所以见湿盛者、水肿者不可使用;在方剂配伍时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大剂量久服会引起浮肿,所以使用时要把控好用量。
(黄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