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 姜黄
《秋日过钟抱素宅 其一》
明·区越
稍就檐阴避午阳,蕙兰中暑亦姜黄。
香风坐挹醒还醉,楚客归来闲似忙。
重叠晚山天绘画,风流诗社客杯觞。
登高正待茱萸老,且采芙蓉为制裳。
姜黄,别名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郁金,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本品由主根茎加工的呈卵圆形或纺锤形,长2~5 cm,直径1~3 cm。表面棕黄色至淡棕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附短的须根,并有多数点状下陷的须根或少数圆形侧生根茎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深黄色至红黄色,角质,具蜡样光泽,有点状维管束。气香特异,味辛,微苦。由侧生根茎加工的呈圆柱形,稍扁压,长2.5~6 cm,直径0.8~1.5 cm,略弯曲,常有短的分枝,一端圆钝,一端为断面。表面有纵皱纹和明显环节。多栽于向阳、土壤肥厚质松的田园中,分布于我国福建、浙江、台湾、湖北等地。
姜黄味苦、辛,性温,归脾、肝经,功效为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药理研究表明,姜黄有保肝、利胆、抗菌、抗炎、抗肿瘤、抗艾滋病、降血脂、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病原虫、加快创伤愈合、抗突变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保护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
姜黄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也能治疗诸多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治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
2.治九种心痛,发作无时,触痛不可忍者:姜黄三分,槟榔半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半两,石灰(炒令黄色)一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3.治胃炎、胆道炎、腹胀闷、疼痛、呕吐、黄疸:姜黄一钱五分,黄连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钱二分,广郁金一钱五分,绵茵陈一钱五分。水煎服。
4.治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一两,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
5.治室女月水滞涩,调顺营气:姜黄、丁香、当归(切,焙)、芍药各半两。上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经脉欲来,先服此药,不拘时候。
6.治经水先期而至,血涩少,其色赤者: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姜黄、黄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
7.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姜黄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熟干地黄一两,艾叶一两(微妙),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8.治产后腹痛:姜黄二分,没药一分。上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入药煎至一盏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约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
9.治一切跌打: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水、酒、童便煎服。
10.治牙痛不可忍:姜黄、细辛、白芷等分。上为细末,并擦二三次,盐汤漱。
11.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姜黄敷之。
12.心痛难忍: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次服一钱,醋汤送下。
13.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14.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15.疮癣初发:姜黄研末涂上,甚效。
姜黄的功效虽多,但血虚无气滞、血瘀者及孕妇慎服。
(杨倩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