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 蒺藜

065 蒺藜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唐·李贺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蒺藜,又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复果实多由5个分果瓣组成,放射状排列成五棱状球形,直径0.7~1.2 cm。商品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呈斧状三角形,长3~8 mm,背部淡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呈“八”字形分开,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果皮坚硬,木质,内含种子3~4粒。种子卵圆形,稍扁,淡黄绿色,有油性。气微,味苦。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分布于全国各地,以长江北部为多,河南、河北等地有栽培。

蒺藜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功效为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肝息风药。蒺藜具有抗心肌缺血、延缓衰老、性强壮、抗乙酰胆碱等作用。药理实验表明,蒺藜水有降压、利尿的作用。此外,蒺藜水提取部分有抗变态反应,对2,4-二硝基氯苯引起的小鼠接触性皮炎有抑制作用。

蒺藜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也能发挥诸多疗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治肺痈、肺痿,咳唾脓血腥秽:蒺藜(带刺炒)150 g,百合、川贝各(炒)30 g,共为细末。每早晚各服9 g,白汤调送。

2.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作痛:蒺藜(带刺炒)二三斤,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

3.治下痢:蒺藜二升,捣汁温服。以为度。

4.治小便不通,腹胀:蒺藜炒黄为末,黄酒调下。

5.治一切脚气,不问虚实寒热:蒺藜(带刺炒)240 g,木瓜(炒)150 g,共为末,每早服15 g,白汤调服。

此外,日常使用过程中注意血虚气弱及孕妇应慎服蒺藜。

(杨倩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