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槐花

059 槐花

《残句槐花黄》

宋·苏轼

槐花黄,举子忙;

促织鸣,懒妇惊。

槐花,别名金药树、护房树、豆槐、槐米,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槐花生于山坡、平原或植于庭园,主产于我国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广东、广西、辽宁等地。

槐花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个,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无臭,味微苦。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 mm,直径约2 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无臭,味微苦涩。

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抗菌、凝血、止血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槐花所含芸香苷及其苷元槲皮素能保持毛细血管的正常张力,降低其通透性,可使因脆性增加而出血的毛细血管恢复正常弹性。槲皮素可以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增强心的收缩力和输出量,并降低心率;有抗炎、解痉和抗溃疡作用,对细菌、病毒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槐花在临床上常用于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有以下几方面的药理作用:

1.治大肠下血:槐花、荆芥穗等分,为末,酒服一钱匕。

2.治脱肛:槐花、槐角等分炒香黄,为细末,用羊血蘸药,炙热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膘去皮,蘸药炙服。

3.治小便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30 g,为末,每服6 g。淡豉汤下。

4.治血淋:槐花烧过,去火毒,杵为末,每服3 g,水酒送下。

5.治血崩:陈槐花30 g,百草霜15 g,为末,每服9~12 g,温酒调下。

6.治白带不止:槐花(炒)、牡蛎(煅)等分,为末,每酒服9 g,取效。

7.治吐血不止:槐花不拘多少,火烧存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9 g,温糯米饮调下。

8.治中风失音:槐花一味炒香熟,三更后床上仰卧,随意服。

槐花用处很多,但是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服,同时应注意过敏反应。曾报告1例小儿因口含槐花后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烧,颜面、颈及四肢皮肤潮红,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密集丘疹,加压不退,瘙痒、刺痛,面颊及颈前区有直径约0.5 cm圆形隆起白色水泡和片状糜烂,并有少许渗液;斑贴试验阳性。初用苯海拉明治疗效果不佳,后改给氢化可的松而渐恢复。

(杨倩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