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紫菀
《怀用修仁甫》
明·张含
廿年踪迹遍雕题,传道重游洱水西。
离梦独牵张半谷,风流惟共李中溪。
郑玄耐可笺浮蚁,王勃何须檄斗鸡。
紫菀丹丘曾有约,赤松黄石肯相携。
紫菀,菊科植物,春生冬枯,秋季绽放,是菊花的观赏品种之一。紫菀株型十分美观,花色一般是淡淡的紫色,散发一种洁净淡雅的气质,花瓣不大,却透着精致雅韵,除了大型园林专门养殖供人们观赏之外,很多人也愿意将其养在家中。关于紫菀花,也有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紫菀花是痴情女子所化,为了早卒的爱人,在秋末静静开着紫色的小花等待爱人漂泊的灵魂。另一个传说是死去的人为了告慰爱人,在秋天的时候,坟墓的周围就会盛开淡紫色的小花,活着的爱人看着这小花,就像见到曾经的爱人一样,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这大概也是紫菀花的花语——回忆、真挚的爱的来历吧。
紫菀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列为中品,根茎入药,它的根茎短,却密生多数细根,根皮呈紫红色,味辛、苦,性温,归肺经,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等症。
紫菀的临床应用,诸多医家也都有记载,《本草经疏》记载:“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本品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但其辛散之功烈,而肺为娇脏,肺病咳嗽喘逆,多为阴虚肺热,故临床应用时需注意配伍应用,比如可配伍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等苦寒之品。
常用方剂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方中配伍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功效为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本方治证为外感咳嗽或久咳不止者。方中紫菀、百部为君药,两药味苦,都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腻,皆可止咳化痰,对新久咳嗽都能使用。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性亦平,长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荆芥味辛而微温,疏风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陈皮理气化痰,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对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加减运用得宜,均可获效。
另《长白山植物药志》也记录紫菀:“地上部分可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湿疹,咳嗽和关节疼痛。花可治疗胃肠道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孙景环)